一夜大风,昨日北京“神清气爽”,据测多处PM2.5低于50微克。久违的好天气,PM2.5严重超标的原因仍在探究:机动车排放尾气成为雾霾罪魁,而在我国多数地区仍执行国三标准,含硫量是欧盟现行标准的15倍。
好消息是,16日环保部发布与欧五标准相当的国五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北京将于下月先行实施。不过,“好车配好油”,消息称相关部委在协调优质燃油的供应,另《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稿有望首次将油品有害物质的环境管理纳入,油品升级迫在眉睫。
国三标准含硫量超欧洲15倍
7日起,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等城市污染严重,部分城市重度污染持续时间达6天。其中,北京于13日10时35分发布了霾橙色预警信号,这是北京市在连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后所发布的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造成此次严重雾霾的首要原因是污染排放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构成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数据显示,在北京地区PM2.5污染物的构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排放约占22%,成北京内部因素中最大的大气污染物及PM2.5制造者。
记者了解到,除北京、上海、珠三角、江苏等部分地区执行国四排放标准外,我国多数地区仍在执行国三标准。其中,国三标准中对汽柴油含硫量的要求是低于150ppm.与之对比的是,美国现行排放标准中要求含硫量低于30ppm,而欧盟从2009年9月开始执行的欧五标准中,对汽柴油含硫量的要求是低于10ppm.
这意味着,我国多数地区执行的排放标准,超过美国标准5倍,欧盟现行规定标准的15倍!
“除此之外,现在我国炼厂仍在添加汽油抗爆剂(MMT),该物质能增加大气重金属含量,是PM2.5产生的重大推手。”分析师陈晴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据悉,MMT是我国现行的国家汽油标准(GB17930-2006)中唯一允许加入的抗爆添加剂,欧盟在2005年~2009年实施欧排放标准、2010年实施欧排放标准时,都未限制MMT的使用。不过,2011年开始,欧盟开始对MMT的使用设限为6mgMn/L,同时要求技术部门对金属添加剂进行技术评估。
北京下月起执行京五标准
好消息是,与欧五标准相当的国五标准出现“胎动”。据了解,16日,环保部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记者注意到,与现行标准相比,国五标准大幅削减了新生产汽车的单车排放量,同时,车辆达标排放考核里程由原来的8万公里增加到16万公里。
环保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轻型汽车单车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减排氮氧化物25%至28%,减排颗粒物82%.同时,通过提高车载诊断系统要求、增加关键部件的检测等,将进一步确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排放控制效果。
政策很快落地。23日,北京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将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北京市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据北京市环保局预计,实施京五排放标准后,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单车氮氧化物排放均将下降43%左右。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处长李昆生介绍,北京将对京V排放标准车辆的销售和注册进行捆绑。从3月1日以后,4S店销售的新车必须都是京V排放标准的车辆,而消费者购买的车辆如果想在北京上牌,也必须是符合京V排放标准的车辆。
新标准倒逼炼厂油品升级
“排放标准的实施与油品供应密切相关。”环保部上述负责人指出。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从2000年实施“国一”汽车排放标准以来,石化企业的油品供应从来就没有跟得上步伐,导致“有好车没好油”的怪异现象出现。
“我国油品质量升级却严重滞后于相应排放标准升级的步伐。”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陈晴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截至目前,仍有不少地方炼厂甚至继续生产国二标准汽油。“由于符合标准的油品供应不足,至今国四标准汽油仍未得到全面置换。”
据了解,各地炼厂普遍不愿提高油品质量的原因在于,多数炼厂设备都需更新升级才能生产优质燃油,而这需要较高成本。有数据显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炼化企业仅将产品升级为国四,至少需要投入500亿元!
好消息是,与国五标准制定同时进行,相关部委也在积极协调上述标准的优质燃油的供应。而又有媒体报道称,《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稿已由环保部上报,目前正在国务院法制办接受技术性审查。值得注意的是,修改草案稿有望首次纳入油品有害物质的环境管理。
据透露,修改草案将现行法律的“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等原则性表述,细化为环保部门“应当按照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实施要求,核定机动车燃料常用有害物质控制水平,制定和发布机动车常用燃料有害物质控制标准”。
对此,陈晴表示,一旦形成法律文案,或将推动油品质量升级步伐。“不过,更根本的是要解决油品升级的成本问题。”她说,跟中石油、中石化相比,本身资本实力就薄弱的民营炼厂由于原油权限只能使用燃料油,升级成本更高,更需要国家进行补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