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钻井院分支井技术比肩国际

   2013-04-01 科技日报梁子波

54

核心提示:3月11日,胜利油田钻井院成功应用分支井技术完成河3—支平1井再进入工具及技术服务,不仅保障了我国陆上第

  3月11日,胜利油田钻井院成功应用分支井技术完成河3—支平1井再进入工具及技术服务,不仅保障了我国陆上第一口五级分支井下分支成功投产,而且标志着胜利油田钻井院分支井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高效开发亟须分支井技术

  随着国内几大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如何提高老油田开采效果是横亘在科技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国外主要采用分支井技术提高开采效果。分支井技术是在一个主井眼中钻出多个分支井眼,打一口分支井就相当于打多口直井、多口定向井、多口水平井,可以大大降低钻井成本。多分支井可用于新井和侧钻井,可使井眼在单一油层得到更大延伸或一次联通多个油层,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按照复杂性和功能性分级体系,分支井按完井方式规范为6个等级。其中五级以上高级别分支井技术还具有分支井眼连接处机械支撑的完整性、液力密封性能和井眼的选择性再进入性能。

  但是该项技术被国际石油工程巨头垄断,服务价格昂贵。为打破垄断,胜利钻井院自2000年开始攻关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他们通过采取产、学、研为一体的联合协作方式,组建了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

  十年研究硕果累累

  自2000年至今,历经10余年的研究探索,胜利钻井院在分支井钻完井技术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至六级分支井在内的系列分支井技术,研制的系列化分支井工具系统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突破了国外在高级别分支井技术领域的垄断;取得的研究成果标志着国内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国产化研究工作取得了技术突破,为国内石油钻井行业的高级别分支井钻完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且研究成果在胜利油田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2012年,胜利钻井院承担的“高级别分支井钻完井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中石化专家组验收。验收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对项目取得的突破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取得了三点创新,即六级分支井地面预成形井眼连接总成采用双侧对称地面预压成形和井下双管同时膨胀整形技术,通过室内试验与仿真相结合优选了材料和工艺参数;五级分支井井眼连接系统采用榫合结构井下插接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整体机械支撑及液力密封性;采用再进入导向器和隔离套相互转换的工艺技术实现了选择性再进入作业,并在现场成功应用。

  现场应用捷报频传

  2000年9月,钻井院应用分支井技术成功打成胜利油田第一口分支井—桩1-支平1井。该井位于胜利长堤油田桩1块中部构造较高位置,该井第一分支井深1945米,水平段长236.1米,第二分支井深1872米,水平段长186.6米。该井周围7口直井投产后,平均单井累计生产原油1203吨后即由于高含水而关井,而桩1-支平1井目前已生产原油12180吨,含水仅为9.4%,其产量相当于10口直井。应用分支井技术达到了增大泻油面积,抑制底水锥进的目的。

  200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发的一条消息令胜利人精神振奋:国内第一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鱼骨状分支水平井——埕北26B-支平1井在胜利油田设计形成,标志着胜利油田水平井的设计应用走在了国际前沿。该井是中石化第一口暨胜利油田首口鱼骨状分支水平井,由一个主井眼和四分支井眼构成,四个分支井眼与主井眼之间成鱼骨状分布,该井建成后日产油达105吨,为周围油井的3.3倍。

  2011年6月,胜利钻井院成功完成河3-支平1井施工,标志着我国陆上第一口五级分支井在胜利油田诞生。该井为两个分支,钻探目的是利用高级别分支水平井独有的技术优势,开发胜利油田河3—斜36区块上下两个独立层系,完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产能及采收率,增加分支水平井控制面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产量。河3—支平1井于2011年4月22日开钻,5月23日第一分支完钻,完钻井深2489米,垂深2116.21米,水平位移472.26米;6月8日第二分支完钻,完钻井深2400米,垂深2067.80米,水平位移476.77米。该井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分支井钻完井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充分展现了国产技术水平。我国低压低渗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气田储量达数十亿吨,应用该技术可以使地面和地下条件受到限制的油气资源得到经济、有效的开发,能够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和降低钻井成本,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