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5日,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采油十五队累计向采油厂申报创新项目39项,研发成功并推广应用32项。
2010年,采油十五队成立当年即获吉林油田公司“六好站队”称号,此后两年又先后获得“学习创新示范站队”、“基层建设标杆站队”称号。从“六好”到“示范”,再到“标杆”,管理水平一路攀升的背后,凝聚着这个队基层员工创新的智慧与力量。
激励机制点燃创新热情
组建之初的采油15队,最先引起队长申传奇注意的人物是庄小辉。他是维修一班班长,喜欢搞小发明,今天研究“机油防盗组合”,明天又开始鼓捣“改制液压拔轮器”。
怎样让员工这些小改小革形成“气候”,从而因势利导调动全员的创新热情呢?
申传奇开始在激励机制上琢磨,最后推出的奖励手段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研究成果只要队里采纳了,就给予研制人200元奖励。这一招还真灵,以庄小辉为代表,全队开始搞小发明、小革新的人越来越多。
扶余采油厂对群众性创新活动更是积极扶持,专门下发“群众性创新管理办法”,引导员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活动,并形成一定的规范做法。与之配套的激励手段不断推出,奖励力度也不断加大,比如被评为厂“创新团队”即奖励1000元,被评为厂“十大创新项目”即奖励2000元,被评为厂“创新标兵”和“创新骨干”也有一定的奖励。
队班子向员工认真讲解这些激励机制和制度,以调动员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的热情。2010年,这个队先后有6个人向厂里申报了17项群众性创新成果。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就像一粒火种,点燃了基层员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
典型带动形成辐射效应
“我们在发现、选树创新能人的基础上,又在培养、锻炼新人上下功夫。”申传奇介绍,采油十五队通过创新典型人物带动周围群众,逐步形成了辐射带动效应。
通过庄小辉、宋国胜等创新“达人”的典型示范、实践引领,杨明、曹亚峰、张艳梅、张晶等一批新秀的创新领域不断拓展,一线员工纷纷立足岗位,结合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这个队以创新典型为带头人,组织开展了“老经验、土办法、土工具、新想法”的征集活动,从中发现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在此基础上,这个队又通过举办技术研讨会、创新成果展,提高技术含量,扩大应用范围;组织员工撰写创新实践中的小故事,让员工普遍认识到,只要肯于动脑、勤于动手,就能见到实效,使创新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全员自觉行动。
技改小组成为创效先锋
当创新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之际,这个队又及时成立由副队长、技术员、设备员和创新骨干组成的技改小组,加强研发过程管理,提高成果应用价值。
起初,这个队员工研制的多为工具、用具类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这个队的员工开始研制如何提高油井时率等深层次创新实践项目。
截至4月15日,这个队先后有11人20项创新成果获奖,绝大多数成果在公司、厂层面得到推广和应用,切切实实地解决了生产难题,年均创效在100万元以上。
如今,副队长杨宝生等人开发完善的《“三个及时”不正常井管理法》、宋国胜编制的《基层站队管理系统软件》等项目已得到广泛应用。截至4月15日,这个队的不正常井影响产油率降至0.5%,各项开发指标处于全厂前列,全队13个班组全部达到五型班组标准。创新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不仅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创新型队伍,而且带来了管理提升等综合效益。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