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展原油期货交易 逐步迈入国际化

   2014-12-15 期货日报期货日报

83

核心提示:12月12日,证监会宣布批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称能源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这标志着筹划多时、备受

  

12月12日,证监会宣布批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称能源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这标志着筹划多时、备受瞩目的原油期货迈出关键性一步。作为目前重量级品种的原油期货将会给国内期货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原油期货上市后会与国内原油现货市场发生怎样的互动关系?原油期货获批后,能源中心下一步将有怎样的计划安排?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上期所及能源中心有关负责人。

  “推出原油期货将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体系,通过市场优化石油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期所有关负责人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我国作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目前国内原油与成品油定价不得不被动、单向依赖境外市场价格,使得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和油价波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推出原油期货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实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全球能源格局及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亚太地区能源消费比例不断提升,能源消费东移格局对全球原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亚太地区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石油现货市场,同时也必将催生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石油期货市场。对此,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出原油期货将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国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体系,通过市场优化石油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当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以及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其将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石油价格中心,并与欧美交易市场形成一个连续24小时交易的风险对冲机制,方便全球投资者有效和及时完成价格风险管理,保障亚太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原油期货的发展离不开原油现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理顺价格调节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大方向后,国内石油产业正在逐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对此,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油期货的上市与原油流通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在稳步推进的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将为原油期货提供坚实的现货市场基础,包括逐步增加原油进口主体、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领域等政策推出都将有利于增加原油期货市场投资者的参与,优化市场参与结构。原油期货合约规则设计本身已充分考虑我国石油市场现有格局,采取了保税交割方式、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以应对境内现货市场主体缺乏的现状。原油期货运行将促进石油市场体系改革进程,为石油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有效工具,通过期货产生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

  能源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原油期货确立“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基本框架后,能源中心便拟定了原油期货总体方案,对原油期货的合约设计、可交割油种选择、交易结算交割风控流程、境外投资者引入模式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制定了详备的业务规则体系。

  据介绍,今年以来,能源中心更是加紧进行原油期货上市前各项准备工作。今年7月末,在总结分析现货进口原油装卸、检验计量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能源中心制定了符合国际通行惯例、高效、安全、便利的原油期货交割检验细则,这是全球原油衍生品市场中的首个“中国标准”。10月20日,能源中心与迪拜商品交易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与迪拜商品交易所将在多个领域展开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中东资源集中地及亚太消费集中地的原油市场联动,助力两地原油市场建设以及国际原油贸易体系的完善。10月30日,2014INE国际技术论坛成功举行,这是能源中心首次召开的国际性技术系统研讨活动,为建立完善安全、高效、稳定的原油期货技术系统奠定了扎实基础。能源中心还分别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新加坡星展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建立高效、公正、安全的国际能源期货交易平台,引入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原油期货市场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能源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协助落实各部委配套政策,对原油期货进行广泛的国际业务推广,还将组织全市场仿真交易,全面检测技术系统运行情况,为原油期货平稳有序上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