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利用国际石油持续下跌趋势,两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之外,目前似乎还看不出,中国未来会利用这个机遇做什么。
但油价底线的屡屡突破,其实恰好是我国实施能源升级转型的窗口期。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储采比提高到14~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
这份能源战略,出台于中国空气污染日趋严重之时。目前,中国华北、华东乃至华南,都普遍遭遇严重的雾霾污染,屡屡爆表的PM2.5微小颗粒悬浮,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国际上也对中国目前的煤炭能源结构,提出转型升级要求。
在这种大环境下,改变煤炭能源结构、调整石化能源布局、加快清洁能源发展的转型,中国早该有所行动。
石油价格暴跌,并不如人们所说是源于美国对俄罗斯发动的一场“金融战争”,虽然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推论有其一定的理由。欧佩克成员国在低油价下维持产量不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全球经济疲软,能源价格下跌的趋势下,小幅减产对价格影响不大,大幅减产反而会丢掉石油市场的定价权;如果石油大幅减产,而市场价格不能如期迅速攀升的话,主动减产的石油输出国将会面临严重的收支危机,将会拖累本国的财政预算,引发动荡;受美国页岩气开采影响,天然气价格已经大幅度下跌,拖累了石油公司的盈利状况,石油生产国普遍想利用这次机会打压页岩气发展势头。
石油桶,从来都是和火药桶并存。任何一方,都不会允许石油价格长期过低,因为建立于高油价基础上的国家财政预算和国际收支,已经无力支撑低油价下的福利支出。依靠油价维持的脆弱的地区和平,并不能抵挡太久的低油价。毕竟石油这样的国际大宗商品,更是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无法承受波动过大的震荡,那将会摧毁整个国际经济运行的基础。
而对于中国而言,除了利用这段时间囤积石油之外,更应该做的是利用这个良好的时间差,做好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在石油跌价之时,加快煤炭能源结构的转型,鼓励更多的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大天然气能源站、光伏电站、风力电站等新能源建设,以便在未来石油价格再一次高涨之时,充分发挥能源补充作用。
相比于壁垒重重的大型风电、受困于“并网并价”的太阳能发电,在发展道路上,也许灵活式、区域性、可控性更为优秀的项目更受青睐,毕竟,灵活的分布式能源,如天然气、光伏发电站等,能够满足用户多种需求,形成管理便捷的能源体系和分级补充,而且能够提升分布式项目的资源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排放目标。
分布式能源最大的特点就是接近用户端,无论是负荷、生产还是消费方式,都和原来的集中式不一样。它配制能源的效率和方式更直接、更高效。独立运作、自发自用的“分布式能源”,更能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因为这种投入小、见效快、管理快捷的方式,比较适合社会团体或单位的应用。如今,已有能源企业在园区、公建、大型数据中心、城市综合体以及交通枢纽等业态进行了独立运转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在短期里,分布式能源可能更多的会在天然气、光伏电等单体、分布的能源体系内得到更快发展。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分布式能源站的商业模式趋于成熟,社会资本转向分布式能源站开发和运营环节是大势所趋。而同时,中国社会的能源结构和制造产业,也会随之转型。毕竟,能够玩转高新能源的,同样也会玩转其他“高大上”的科技。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