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或将“11连跌” 山东地炼企业忙转型

   2014-12-24 山东商报山东商报

58

核心提示:12月26日,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度开启,鉴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多家机构纷纷预测称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迎来“11
  12月26日,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度开启,鉴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多家机构纷纷预测称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迎来“11连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油价下调无疑利好,但对山东众多地方炼化企业来说,却是雪上加霜。机构监测显示,截至本月17日,已有11家山东地炼企业的常减压处于停工状态,地炼开工率持续走低。业内人士认为,山东地炼调整期或已来临,而记者采访中则发现,部分企业已在精细化工领域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
  
  “11连跌”迫近成品油价跌势短期难改
  
  “‘11连跌’完了估计还会有‘12连跌’、‘13连跌’……市场短期内不会反弹,地炼老板现在也是怨声一片,谁都没有更好的办法。”21日,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长李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13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创下“10连跌”,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70元和400元,调价后,济南市97号汽油再次回归“6时代”。
  
  就在“10连跌”两日后,国际原油价格在12月15日再次出现暴跌,纽约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9美元至每桶55.91美元,首次冲击每桶55美元重要关口,创五年新低。
  
  16日成品油价格再次下跌,WTI原油跌破5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破59美元/桶。而据咨询机构ICIS中国测算,截止到12月11日安迅思成品油变化率指数为-12.92%,这是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出之后变化率绝对值出现的最大值,也意味着本年度汽柴油最后一次调价将在下调中谢幕。
    
  李宏表示,由于OPEC产油国无减产意向,国际原油供大于求的局面难有改观,因此短时间内原油仍保持震荡下行态势。而根据国内成品油与国际原油保持联动的定价机制,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成品油价就要跟跌,所以“11连跌”基本上已是板上钉钉。
  
  11家山东地炼停产千方百计去库存
  
  据金银岛监测数据,截止到12月5日,93号汽油的国3主流成交在5900-6100元/吨左右,国4主流成交在6000-6200元/吨左右;国三加氢0号主流成交在6100-6200元/吨左右,-10号主流成交在6150-6250元左右。
  
  成品油价持续下跌带来的市场反应在9月初开始发酵,下游用户购进步伐逐渐放缓,地炼炼厂库存不断升高,出货价格屡创新低。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均价价差已达1000元/吨。“冬季终端需求本来就相对疲软,社会单位库存消化缓慢,加上长期受到原油以及调价利空打压,目前中下游用户采购意向淡薄,导致地炼企业近期出货压力较大,个别炼厂库存甚至已升至中位,”李宏表示。
  
  据金银岛统计,本月第二个周,被纳入统计的山东36家地炼企业中已有11家的常减压装置处于停工状态,分别为汇丰石化、盛世化工、神驰化工、万达天弘、天宏新能源、高青宏远、海化集团、鲁北石化、石大科技、日照石大科技、中海东营。而截至本月17日,山东地炼常减压开工率为35.22%,周度继续走低2.64个百分点。“常减压装置停工,意味着炼油业务停产。”李宏告诉记者,因高价燃料油库存的零售端降价幅度远大于成品油加工成本价格降幅,地炼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甚至出现亏损,夹缝中的部分地炼厂正在千方百计降低库存。
  
  在金银岛分析师王栋看来,产能过剩是地方炼化企业生存艰难的根本原因,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则起到了雪上加霜的效果。“过去是22个工作日调一次,囤积、惜售或抛售等投机行空间较大,炼化企业的产品会流动到贸易商存储。而新机制下调价周期缩短,投机行为受到抑制,贸易商不再大量囤货,炼厂的油卖不出去,所以只能减产。”
  
  已有企业申请破产保护行业调整期或来临
  
  市场萧条的大背景下企业无法独善其身,限产、停产使部分地炼企业资金链吃紧,甚至走到了破产边缘。11月时就有媒体报道称,博兴石化下属天宏新能源贸易公司和上海燃料油品贸易公司先后因资金链断裂申请破产。
    
  对此,锐财经行业分析师刘江远表示,不少地炼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在80%-90%之间,资金链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差。而金诚石化董事长周敬才则指出,由于资产负债比例高,长期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腾挪的地炼企业现金流已经亮起了红灯,而随着国家信贷政策的进一步收紧,还会有更多地炼企业被淘汰。
    
  山东省政府对地炼企业的窘境有清晰地认识。在今年10月出台的《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中,列出了该省炼化产业的几大问题,包括成品油销售渠道不畅、创新能力总体不足、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偏低、抗风险能力差、产能利用率低、加工成本高、环保压力较大等。“成品油价格持续下跌是史上罕见的,也为山东地炼产能整合、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李宏认为,随着成品油价格的继续下行,将有一批小地炼倒下,而大型地炼则将通过拉长产业链或提升油品质量来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山东地炼企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地炼转型,《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也做出了规划。根据规划,到2017年,山东将淘汰及转产落后企业20余家,缩减落后炼油产能约1200万吨,全省地方炼化企业平均规模由目前的230万吨/年提高到450万吨/年;到2020年,全省地方炼化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500万吨/年。
  
  转型精细化工部分企业已布局
  
  谈及地炼企业转型方向,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明石化”)规划发展部负责人张居超表示,山东众多地炼企业都在向化工产品行业转型,哪个化工品种市场好、利润高便主动上装置,如橡胶、烯烃、芳烃产能等已经开始形成规模,而东明石化目前正在发力液化气综合利用项目。
    
  除东明石化外,位于滨州的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京博石化”)也在向产业链下游转型,该公司宣传部门负责人周康飞介绍,该公司5万吨/年丁基橡胶(卤化)、25万吨/年混合烷烃脱氢两个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总投资超过27亿元。
    
  周康飞表示,国内尚无卤化丁基橡胶的生产,5万吨/年丁基橡胶项目建成后能够满足国内橡胶市场的需求。而25万吨/年混合烷烃脱氢项目也将成为国内首套混合烷烃脱氢装置,有利于延伸公司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的丙烯、MTBE、正丁烯等化工产品。
  
  在张居超看来,小地炼企业转型精细化工往往受制于资金瓶颈,由于前期技术及建设资金投入较大,且化工行业并不景气,大型地炼企业若顺着石油的产业链向下延伸,生产丙烯、聚丙烯等初级化工产品,已经不具备优势,必须抓住一到两个产业链向下游深加工。
  
  对此,《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中也有了明确的规划,将支持东明石化、垦利石化、京博石化重点发展石脑油的综合利用及合成橡胶;利华益发展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汇丰石化、恒源石化发展烯烃裂解及芳烃深加工产业链;金诚石化、华联石化发展碳纤维、高品质针状焦;海科集团发展石油化工与盐化工结合的特色产业。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