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从总部年度油气勘探总结会上传来喜讯,“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勘探”获股份公司2014年商业发现特等奖、“川东南丁山地区页岩气勘探”获股份公司2014年油气发现三等奖……
仅三年的时间,焦石坝气田的横空出世,丁山气田的破茧而出,国内第一个页岩气探明储量的申报……这是被业界盛誉为“南方神探”的勘探分公司,用特有的“勘探分公司速度”,谱写的高效勘探传奇。
申报国内首个页岩气探明储量
2014年4月,涪陵焦石坝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基地;7月10日,勘探分公司提交了国内首块涪陵页岩气田的探明储量,一期主体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一千多亿方。
“常规储量计算,孔隙度和渗透率是最核心的参数。而对于页岩气,含气量的恢复最关键,其中,解析气量和残余气量可直接测定,核心在于损失气量的恢复。”勘探分公司研究院页岩气室主任刘若冰说。
国外页岩气勘探时间长,有完整产量曲线,所以一般采用动态研究法,国内生产时间最长的是焦页1井,在去年开始计算储量时仅仅生产一年多的时间; 国内常用直线回归法来计算损失气量,如果用这种方法,焦页1井和彭页1井的含气量应该差不多,因为两者的地质条件相似,解析气量也相近,而实际上,两者的产量差了10多倍,主要原因就是含气量的差异。因为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地层的压力,即页岩气扩散速度的影响,彭页1井的压力系数是1,焦页1井的压力系数是1.55,故使用直线法不“靠谱”。
国外的不适合我们,国内没有借鉴,怎么办?
“因为页岩气从井底到装罐过程中不是匀速扩散的,所以不能用直线法,气在井底刚出来的时候压力系数越大,扩散速度就越快。我们通过113个样品脱附和吸附试验来分析计算损失气量的恢复,这种多项式曲线法更接近于国外‘保压取芯’得到的含气量,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一年轻科研人员激动地说。
突破“深层”页岩气
丁山之前被认为位于浅水陆棚相带,是页岩气勘探的“冷区”,今天能成为 “热炕头”,并非偶然。
2012年11月底,焦页1HF井获得商业发现后,在“以勘探突破为重点,以商业发现为中心”的指导下,分公司“吃一拿二眼观三”,积极甩开勘探。
与焦石坝页岩气藏埋深约2250-3500米对比,丁山地区页岩气层底界埋深达到了近4500米,地质条件更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更大。
科研人员“潜伏”在《四川盆地及周缘海相页岩气选区与重点目标评价》等项目研究中,精细开展单井分析、连井剖面对比等基础研究,细化了深水陆棚优质页岩的展布,发现丁山实际上位于深水陆棚沉积相带,在常规井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加深钻探丁页2HF井的建议,并取得了日产高产页岩气流。
“丁页2HF井于2013年9月开钻,2014年1月交西南油气分公司试采。短短5个月,完成了该井的直井加深钻探、水平井选层、论证、钻探、压裂、试气,并取得3500米以下深层探索的成功,不仅实现了甩开焦石坝直线150公里外的同一层位的突破,更重要的是突破了深层页岩气,拓宽了页岩气勘探领域,“解禁”了整个川东南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带,比突破焦石坝的面积更大,意义更深远。”勘探分公司主任师张汉荣自豪地说。
高效勘探用数字说话。2012年11月28日焦页1井突破后,2012年12月初就甩开部署焦页2、3、4井,三口井的高产实现了焦石坝的主体控制;2013年9月,甩开部署丁页2HF井,实现了深层页岩气的突破;2013年11月,甩开部署焦页5、6、7、8井,现正取芯,即将控制大焦石坝地区…
“路漫漫,风迢迢”,乘上高效勘探的列车,勘探分公司将在新的风雨中迎赶新的大潮,带给世人更多的惊喜……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