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元坝气田海相部分已提交探明储量2000多亿方,陆相部分已提交探明质储量100多亿方、控制储量近5000亿方。
有人认为“元坝是普光的翻版,只是深一点而已”,事实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与普光气田相比,元坝气藏隐蔽性更强,其气藏埋深度在6240米至6960米之间,发现难度更大。
2004年,普光特大型海相气田逐渐明朗,作为“开路先锋”的研究院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接力阵地。实际上,元坝地区是02年别人不要的我们登记的区块。
在进行海相研究的时候,在立体勘探思路的指导下,2009年初,能把“密密麻麻的勘探图,演绎成千万年前的湖泊、绿洲,或是层层叠叠的岩石”的科研人员带着海相的豪情走近陆相。
“这里烃源岩不缺,砂岩也不缺,但缺乏有效储层,孔隙度低,砂岩像铁板一块很致密,如何找到高产富集区,把一个个散落的‘珍珠’串起来不容易。”陈祖庆说。
对于任何一个新区,部署第一口井,都会从常规思路分析钻井资料、地质资料等出发,开展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识别研究。当时还没有真正的陆相勘探井,但院里已经在进行老资料复查,开拓陆相勘探领域。
按照元坝海相已形成的“相控三步法”技术,研究人员解剖周边已钻井,先做波阻抗反演和属性提取分析。
“反演分析发现砂好识别,但要在砂中识别出‘好储层’很难,因为泥岩和储层两者的波阻抗差别小,怎么提高陆相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的精度,避开砂包泥中的泥岩‘陷阱’,在“砂中找好砂”,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彭嫦姿说。
做新区储层预测之前,建立一种针对陆相储层预测的测井响应识别模式是关键。而要建立模式,“吃透”井资料,了解区块地质背景和储层的地球物理的响应特征是前提。
虽然知道程序,但到底怎么做,他们很迷惘。按照砂岩中找好砂的思路,科研人员开展工区内所有的已钻井测井曲线、岩芯资料、录井资料、测试资料、成像资料等分析研究,寻找能够分辨薄储层的地震预测方法,考虑到薄层泥岩的影响,首先开展伽玛反演;为了剔除泥岩,寻找有效储层,创新了高分辨率孔隙度反演,在孔隙度数据的约束下,创立了“砂中找好砂”的陆相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技术。
“这是迄今为止,对南海生物礁预测最精细,刻画得最清楚的预测图。”2012年,做上海局的南海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时,一个来考察的油田部的老总这样说。参与建南井位论证,利用自己的预测技术,依托过硬的预测成果,建议以飞仙关礁滩储层为主攻方向,想出了与众不同的部署思路和方案,部署了新店1井取得了工业气流,2013年江汉油田申报了400多亿储量。
一总部领导赞赏地说:“从普光到元坝,从南海到建南,你们勘探分公司的生物礁储层识别技术是很过关的。”
在勘探实践中,研究院依托多项国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石化重点科技项目等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结合,形成了碳酸盐岩选区选带评价技术、碳酸盐岩岩性与复合圈闭评价及气藏描述技术、碳酸盐岩相控三步法储层预测技术、高精度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技术、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技术等6项特色评价技术,用它们唤醒了元坝、南海、建南等沉睡气龙,实现了礁滩储层“可遇不可测”到“可遇又可测”的质的飞跃。
开拓创新是研究院发展的根本,更是油气勘探科研发展的不竭动力。回顾研究院的勘探部署历程,不难发现,他的每一步都深深诠释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是理论和技术的创新赋予了普光、元坝、焦石坝、西藏等的激情与活力,让他将“福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千家万户,让商业性开发由梦想变成现实。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