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州中部:中国可靠的能源基地 稳定的互信基础

   2015-03-16 中国经济网

104

核心提示:一段时间以来,洲际油气驻哈萨克斯坦大区经理王文韬已经习惯了在凌晨赶往机场,搭乘飞往哈萨克斯坦的班机。

一段时间以来,洲际油气驻哈萨克斯坦大区经理王文韬已经习惯了在凌晨赶往机场,搭乘飞往哈萨克斯坦的班机。在那里,洲际油气目前最核心的资产马腾油田,每年都会生产超过50万吨的原油。他搭载的班机上,往往会遇到国内“四桶油”的同行。中亚正成为中国海外能源的开发热土。

这一群中国石油人,可能正肩负着中国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

可靠的能源基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市场,中国并不掌握国际油价话语权。可以说中国能源布局决定了中国未来能源安全,中国能源安全则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安全。

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对能源的渴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然而近20年来中国的石油产量增长缓慢,严重滞后于需求,导致了中国石油供应缺口越来越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北二外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邢广程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特别强调,中亚地区是中国经济“走出去”的重要方向,涉及中国开拓海外商品市场、投资场所与获取重要能源资源,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拓展国际经济空间。

1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亿吨。2014年全国石油产量2.1亿吨,净增长138万吨,同比增长0.7%;天然气产量1329亿立方米,净增长1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7%。全国油气当量3.3亿吨,净增长1193万吨,同比增长3.7%。据此推算,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9.6%,较2013年的57%上升2.6个百分点。

邢广程告诉记者,虽然当前全球面临着石油能源需求下降,油价下跌的局面,但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着石油能源将长期处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核心地位。

“2011年以前,中国煤炭资源消费还处于能源占比的首位,不过近几年来,随着环保治霾、煤矿整顿的执行力度不断加大,煤炭能源消费不断减少,而此前国家所推动的煤改电也因成本过高而执行缓慢,唯有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消费足以支撑对煤炭消费的替代。这些年来,油气资源匮乏的中国满世界找油,从中东到拉丁美洲再到俄罗斯,再到中亚,全世界的原油价格因中国的需求而大幅上涨。然而,海外远程找油,不仅会因政治因素而被石油供应国坐地起价,远程运输代价昂贵,中国原油运输的海上渠道也因为当今海盗猖狂而变得风险骤升,亚丁湾、马六甲海峡都是令中国油轮担忧的必经之地。”邢广程分析说。

目前中国把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作为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其中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取得较大成果的领域。

中国石油大学副校长庞雄奇告诉记者,中亚资源非常丰富,而又处在连接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桥梁地带,未来中亚将成为中国可靠地能源基地,中亚国家基础设施完善后,利于欧洲的发达国家沿着中亚向东投资,直至延伸到中国,中国既可以更进一步得到中亚更多的油气资源,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西部边疆的发展,这是一带一路战略中必然会达到的效果。

近年来,中亚能源[0.00%]工业的发展引起大国更多的关注,中亚的能源资源包括101 亿桶尚未开发但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以及6.65 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有待投资和开发。这些能源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个国家。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的主要石油生产国,拥有探明石油储量近400 亿桶,天然气探明储量3万亿立方米,目前潜在石油储量在60亿~90 亿桶。

土库曼斯坦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5 亿桶和2.9 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排列全球第11 位。

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6亿桶和1.85 万亿立方米,估计其潜在石油和凝析油储量超过50 亿吨,天然气储量则超过5.5 万亿立方米。目前,虽然各个能源机构对中亚地区能源储量的预测不一,但都认为该地区将会是21世纪能源的供应中心。

宏源证券[0.00% 资金 研报]2014年年初的报告《转型伊始,中亚油气开发可期待》中提到,哈萨克斯坦的绝大部分石油资源分布在滨里海盆地一带,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滨里海盆地不断有大的发现,田吉兹(Tengiz)、卡拉查干纳克(Karachaganak)等超大型油田均位于此区域。

此外,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生产中心也在滨里海一带,这一带的油气配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油气运输体系遍布整个区域。近年来,哈政府不断力图通过新建更多的输油管线来完善本国的石油运输体系和实现石油出口的多元化,中哈石油管线即是其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首条境外原油运输管道,该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阿塔苏,经过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口岸进入中国,最终到达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全长1200 多公里。自2006 年5 月开通至2013 年底,我国自该输油管道累计进口管输原油超过6222 万吨。2012 年二期工程第二阶段管线扩建工程完成后,全线设计输油能力增加到2000 万吨/年,2013 年中哈石油管道管输原油超过1140 万吨。

尽管中亚地区石油资源储量不能与中东地区相比,但仍然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资源储备区。而哈萨克斯坦正是距离中国最近的未来原油供给增长极,且由于其国内资源开发面临技术难度和政治风险较低,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更少。根据2011年9 月哈萨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部对外发布的生产目标,哈国计划2014 年原油产量达到8500 万吨,2015 年达到9500 万吨,2016 年突破1 亿吨,达到1.02 亿吨。但哈国传统销售目标市场西欧由于技术进步,消费逐年减少,因此这部分增量市场应该是定位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东亚区域。

稳定的互信基础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中亚五国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汉唐期间留下的互通贸易、政治往来,已经为两方的再次合作提供了历史基础。

而如今传统的友好邻邦,政治上的互信基础,再加上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天然互补让中国和中亚的关系更加紧密起来。

中国在中亚地区外交政策始终以谋求共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为根本,强调“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这无论对中亚国家自身的外交、政治独立意愿,还是美、欧、俄等第三方势力而言,都是乐于见得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中亚各国近年来去俄罗斯化的趋势加强,面对空缺出来的势力真空,作为势力一方的俄罗斯相对而言,更不愿意见到的局面是欧美借机扩张在中亚地区势力。

2001 年6 月,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呈现出全面有效合作与互相信任的态势,也标志着中俄两国间有着一定程度的战略合作与互信。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相邻、政治合作关系良好、能源开发利用政策互补等传统优势,未来两国之间能源领域的经济合作更加值得期待。

邢广程认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既有着坚实的客观物质基础,也有着与之相符的主观愿望。就长期而言,这种合作并不仅仅是中国和中亚之间经济互利的需要,更有地缘政治利益上的考量和需要, 俄乌危机,中东动荡都使中亚地区对于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地位凸显。

目前,中亚地区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中国领导人仅在2014年就对中亚进行了多次重要访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12月份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份访问了塔吉克斯坦,两人还分别出席了上合组织总理和元首峰会。访问塔吉克斯坦期间,习近平与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出席了经过塔吉克斯坦通向中国的一段天然气管道的开工仪式。与此同时,中亚多国领导人2014年纷纷访问中国。

哈萨克斯坦学者萨特怕耶夫表示,哈萨克斯坦是中国投资和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国家,两国的合作领域正显示出广阔的空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