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页岩气战略紧追中石化 可盈利难如何解决

   2015-09-01 每经网

27

核心提示:8月31日,中石油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经国土资源部审定,中国石油在四川

8月31日,中石油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经国土资源部审定,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635.3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408.83亿立方米,这是中国石油首次提交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

此前中石油在页岩气勘探及产量上一直落后于中石化,此次其公布如此大规模的勘探数据,或许表明了其竞争态度。

中宇资讯分析师孙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虽然中石油、中石化均在页岩气领域取得突破,但由于我国页岩气刚刚起步,还处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原油价格较低,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等可变因素较多环境下,开采页岩气是否有利可图,仍然很难判断。

两桶油页岩气产量将倍增

中石油此次公布的页岩气勘探区位于四川盆地的威202井区、宁201井区、YS108井区,新增含气面积207.87平方公里。这3个区块均位于国家级页岩气产业示范区内。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中石油此次公布的发现,在此前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勘探工作,目前是等国土资源部进行了确认之后才正式对外宣布。“这几个区块的页岩气产量挺早就探明了,现场也有不少技术创新,而且这几个区块的单井造价也相较之前的勘探便宜了不少”韩晓平说道。

这或许是中石油计划在2015年加速发展页岩气的底气。此前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何江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5年,中石油页岩气的产量将大幅增加,达到26亿立方米;而2014年,中石油的页岩气产量才刚刚达到1亿立方米。

中石化今年在页岩气上的产量规划增加幅度则超过30亿立方米。去年末,中石化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提前完成全年试气74口、新建20亿立方米产能的目标任务,随后其宣布2015年页岩气产量将达到50亿立方米。

而早在去年7月,中石化集团公司日前宣布,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专家组近日通过了对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焦页1-焦页3井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的探明地质储量评审。评审认定,涪陵页岩气田是典型的优质海相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正式诞生。

孙阳认为,中国未来对天然气持续而稳定的需求,以及目前天然气超过30%的进口依存度,是“两桶油”加速在页岩气上发展的重要原因:“在页岩气上实现规模化商业生产,对我国降低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大有裨益”。

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的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中提到,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自主控制能源对外依存度的能力。计划中还提到,“十三五”中,要大力发展天然气,并且重点突破页岩气开发。

页岩气开采收益未知

尽管两桶油在页岩气上大有竞赛之意,但是目前页岩气开发的盈利情况却仍难以确定。

去年以来,包括壳牌与雪佛龙等外资企业在中国的页岩气勘探项目,纷纷传出由于难以看到收益而受阻的消息。而康菲石油前段时间亦确认,出于经济性的考量,目前已经停止与中石油在内江地区的页岩气勘探合作。

尽管中石油此次公布页岩气勘探储量数额不小,但是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认为,其短期内的开采量未必会很乐观。“作为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石油、煤炭等现在价格都很低廉,天然气的需求也在放缓,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成本较高的页岩气开采受到阻碍”

2014年,中石油在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上投入了超过100亿元。随着油气价格的下跌,按照目前较低的价格来进行销售,中石油在页岩气的勘探、生产上难以支撑其成本;但是目前中石油正在谋求通过提升技术以及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

对此,李莉认为,尽管目前的成本很高,但对于“两桶油”来说,在页岩气上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两桶油”更看重的是页岩气未来的市场。”

“中石油、中石化在页岩气项目上的勘探,更多是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动作,不会因为油价低或者收益小就停止。”在一次油气内部会议上,石油勘探院的一位专家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韩晓平看来,页岩气的勘探开采更应该进行开放、创新,使得企业受益,才能更快发展。“我国页岩气的开发目前受制于开采资质、体制机制等问题,还处于传统的油气勘探开发模式。只有从资本市场逐利的方向来发展,进行创新,才能使得页岩气对我国油气产业有颠覆性的影响。”韩晓平说道。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