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后,上市公司负债引起市场的关注。根据统计,除去银行和保险等金融类公司以外,中石油再次以10622亿元的负债“夺冠”。
但是,中石油今年上半年的资本开支已经大降超过三成,尽管财务费用仍位居首位,也已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相比较而言,中石化由于收到油品销售公司引资款1050亿元,同时偿还人民币高息负债。上半年的负债总额为681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6%,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6%。
低油价时期,中石油等低利润油企对外部资本的需求也不断加强。此前,中石油曾两次引入民资参与管网建设。而根据两桶油近期的表态,管网改革将成为油气改革的重点。
有分析师表示,一旦管道建设引入民资,改革的效果将集中体现在经营现金流回升和资本回报率改善等方面。
中石油资本支出大降超三成
记者根据Choice金融数据统计,2780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总的负债合计为143.24万亿元,而资产总额合计为167.63万亿元,平均负债率为85.45%。
数据还显示,负债总额超过万亿元的公司有17家,其中有4家公司的负债总额超过10万亿元,而超过万亿元的企业中除了金融类公司以外,中石油以10622亿元的负债再次“夺冠”,但是比去年同期的11132亿元有所降低。
实际上,这几年,中石油的负债规模一直遥遥领先。但是由于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不断下跌,全球油田勘探开发放缓,中石油资本支出不断减少,其负债也将有所下滑。
根据中石油的半年报,2015年上半年,公司大力控制投资成本,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合理调整项目建设节奏,资本性支出为616.53亿元,比2014年上半年的911.01亿元降低了32.3%。
需要一提的是,中石油2013年资本支出为3186.96亿元,不仅低于年初计划的3550亿元,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6%;2014年,中石油的资本支出将继续下降7%至2965亿元。
这是中石油自成立以来首次大幅度削减资本开支。
中石油原董事长周吉平曾表示,公司计划在今后几年规模控制在3000亿元水平,而中石油此前的资本支出都在3500亿元左右。过去几年虽然公司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但却出现了增收不增效,投资回报下降的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石油的财务费用为124.71亿元仍旧居上市公司首位,不过,这一数据比2014年同期的140.92亿元有所下降。
近几年,中国石油的财务费用逐年递增,从2011年的98亿元骤增123%至2013年的219亿元。有石化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在低油价时期,随着中石油投资的放缓,其资本支出和财务费用都将有所下降。
中石化引民资后负债率降低
相比之下,数据显示,中石化今年上半年的负债总额为681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7863亿元。
中石化表示,2015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为510亿元,同比增加现金流入485亿元,主要归因于收到销售公司引资款1050亿元,同时偿还人民币高息负债。
受益于此,中石化的资产负债率为46%,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6%。
不难发现,中石化油品销售业务引入民资对于改善其资本结构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而中石油也在试图引入民资。由于管网建设不断加速,中石油缺钱可谓不争的事实。尤其由于油价下跌,其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254亿元,同比大降超六成。在这样的环境下,中石油的压力不言而喻。
申万宏源分析师林开盛强调,低油价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滑,反而刺激国企改革进程。在行业景气度较低的时期,国企对外部资本的需求有利于减少来自内部的阻力。
实际上,在前两年,中石油也因为管道建设投资规模巨大而先后两次引入民资。
2013年6月份,中石油与泰康资产、国联基金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者联合成立一家名为“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中石油以西气东输项目西一线、二线西段等资产作价200亿元入股,占股50%控股该公司,这是中石油继2012年筹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引入300亿元社会资金后,在西气东输项目上第二次引入民营资本。
管道建设的压力可见一斑,而油气改革也到了发力的时刻。
8月底,两桶油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双双发声,管道改革将成油气改革的重点。
中石油总裁汪东进表示,国家能源局进行的油气体制总体改革方案制定工作,目前正处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阶段。其中,油气管网分离改革,符合油气体制行业改革的大方向,也是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则表示,对于管道拆分问题,公司正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规定和政策做好准备。
尽管油气改革方案一拖再拖至今还没出台,但对管道下刀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有油气改革专家向记者表示,管网向第三方开放,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管网建设是大势所趋。管道改革将服从国家总体方案,会分步实施,市场化是管道改革的方向。
“而对于中石油来说,一旦管道建设引入民资,改革的效果将集中体现在经营现金流回升和资本回报率改善等方面。” 上述分析师还告诉记者。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