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月工业利润再降 石油钢铁行业下降明显

   2015-11-27 FX168

423

核心提示:周五(11月2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跌幅扩大。从行业看,石油

周五(11月2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跌幅扩大。从行业看,石油开采、钢铁、煤炭等采矿和原材料行业利润下降明显。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666亿元,同比下降2%,降幅比1-9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95.2亿元,同比下降4.6%,降幅比9月份扩大4.5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

1-10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293.3亿元,同比下降56.3%;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1939.8亿元,增长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432.9亿元,增长11.5%。

1-10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个行业下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解读数据:

与前几个月相比,投资收益、汇兑损失和石油特别收益金等对企业利润波动的影响明显减弱。10月份利润下降主要原因:

从销售看,产品销售进一步下降。10月份,由于生产增长放缓、产品价格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降幅比9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呈现负增长。

从成本看,单位成本和费用有所上升。10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4元,同比上升0.04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合计为7.2元,上升0.18元。

从行业看,石油开采、钢铁、煤炭等采矿和原材料行业利润下降明显。10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16.3亿元,同比减少245.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15.5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64.5亿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69.6亿元,同比减少63.4亿元。这三个行业共减少利润488.8亿元,为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减少额的1.8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总体利润下降的同时,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行业利润保持了较好增长。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4.2%,装备制造业增长8.6%,消费相关行业增长4.3%。此外,企业库存增势趋缓,有利于企业缓解未来生产经营压力。10月末,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4.5%,增速比9月末下降0.4个百分点,呈进一步减缓趋势。

民生宏观分析师张瑜点评数据:

利润同比继续下滑,原因仍旧是收入低迷,成本高企。从收入-成本=利润公式来看,只有成本的下降快于收入下降,利润才会有改善,因此只有成本下行收入改善才是利润的唯一救援。然而目前收入遭受量价双压持续下行,量受制于需求端萎靡抬不了头,价受制于高库存翻不了身;成本方面本身就有粘性,人力成本受制于老龄化和无法出清,管理费用受制于库存高企无法有效跟随降低,继续侵蚀利润。

高库存是利润背后的幽灵,库存去化长路漫漫。上中下游去库存成果并不明显,库存不清,价格不起,利润与投资皆看不到转机。上游来看,原材料存销比(库存/销售动态平均)位于高位,煤炭存销比8月以来呈现明显上行;中游钢铁总存销比位于过去几年高位,库存细分来看,钢贸商库存走低(表明对于下游需求的不乐观),钢厂库存高,未见明显去化;下游终端需求来看,房地产库存亚历大山,销售改善不可持续后存销比有所上升,汽车受到减税撤限政策利好,库存边际上有一定去化但仍位于高位。整体来看,库存去化需要从终端需求库存去化开始传导至地产投资,之后才是中上游原材料制造业去库存,目前来看,第一步都尚未有明显效果,房地产投资不见底,工业去库存和去产能不完成,工业企业利润的好转都无从谈起。

行业结构看整体不佳中,内部呈现弱分化。上游资源开采类行业以及黑色金属加工业依然表现较差,中游制造业由于成本下行表现较好,下游终端也依旧承压;企业类型来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跌幅扩大为-25%(前值-24.4%),目前正向贡献只靠私营,但私营企业利润增速小幅回落6.2%(前值7.1%),私营恐将被拖下水。

政策走势?货币政策仍会宽松,但以对冲为主,不再是主角。长期来看,通缩导致的实际利率攀升风险,外汇占款收缩引起的基础货币缺口都需货币宽松来对冲,降息降准都还有空间。但短期看,利率已经完全放开,降息的边际作用在下降,而且利率已经降至低位,降息的边际空间受限,未来降息的空间不如降准大。财政政策将逐步成为主角,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至少会扩大到2.5%,一方面减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增支,同时通过PPP和专项金融债等方式助力政府加杠杆,扩大企业终端需求,从收入端改善企业利润。

野村经济学家赵杨领等人此前表示:

依旧预计中国当局会出台温和的财政刺激措施,而政策性银行将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预计中国央行可能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但放松的步伐可能会放缓。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