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石油:去年计提坏账逾14亿 应收账款逐年增长

   2016-06-02 每日经济新闻毕毕章

35

核心提示:油气板块收入占比逾80%的延长石油,如今却面临着油气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考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

油气板块收入占比逾80%的延长石油,如今却面临着油气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考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最新的债券募集说明书披露,近年来公司面临着油气资源勘探难度越来越大的局面,若不能成功获得足够的接替油气资源,或将影响其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

此背景下,延长石油在不断勘探国内油田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希冀借力海外油田获得资源保障。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其已在加拿大、马达加斯加、泰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投资多处海外油田项目。不过,这些海外项目并非一帆风顺,一些项目长期投资,却迟迟不见回报。

与此同时,因自产原油不足,近5年来延长石油每年均会发债用于购买原油。据记者统计,其全年的原油采购费用约660亿元。

海外找油进展缓慢

延长石油发债信息披露,近年来尽管原油探明储量稳步增加,但公司仍然面临着油气资源勘探难度越来越大的局面,无法保证未来能够通过勘探活动增加或保持油气储量水平。

鉴于此,记者梳理发现,延长石油加紧在国内勘探新增油气储量,并将视野投向海外。

上述债券募集说明书披露,延长石油在马达加斯加已开始实施勘探,2010年延长石油在泰国陆上的呵叻盆地投标已获批准,待时机成熟将开始实施勘探。此外,2011年,延长石油在吉尔吉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区块的勘探开发项目,已有3口井获得工业油流,实现了海外勘探零的突破。

这些耗资不菲的海外油田,如今有吉尔吉斯斯坦项目及加拿大项目(2014年1月投资)等获得实质性进展,但其他不少项目仍处于勘探阶段。

“中国油企‘走出去’开始的时间已经很长,在上世纪末中石油、中石化已经陆续开始海外并购。延长石油也是国企,出国并购也是受到中石油中石化的带动作用。”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高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中国企业的一些海外并购案例中,溢价收购换来的成果与投入难成正比。“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资产中,成功的案例总体仍然较少。”高健进一步分析称,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的局势不稳,并且油田的产量也并非十分理想。

记者梳理延长石油国际2015年报注意到,延长石油集团在马达加斯加2104油田区块和3113油田区块的勘探上,已连续多年投入大量资源,但上述两项目一直未进入生产阶段。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高健对记者表示,若能成功出油,从勘探开发到生产,油企上游资产的收益其实相当可观。因为出油能够持续较长时间,可为油企带来长期现金流。“但问题是,上游勘探开采的成功率并不高。也许投入大笔资金打井后才发现是一口干井,投资打水漂的概率也是挺大的。”

而马达加斯加两个油气区块项目很可能属于上述情形。评估机构认为这两块油田区块技术可行性或商业可行性相当低。基于此,截至2015年底,延长石油集团已就与马达加斯加两油田区块有关的勘探和评估资产,确认了41.38亿港元的减值损失。

就上述情形,记者致电延长石油国际董事会办公室,对方在获悉记者采访问题后,挂断了电话。

年耗资约600亿购买原油

延长石油的原油主要源于自采,但在国内油气资源日渐紧迫,而海外油田项目进展缓慢甚至投资遇阻的背景下,延长石油自产原油无法满足其加工需求。加之原油开采成本增加与成品油的高附加值之间,亦存在明显价格落差,延长石油不惜举债购油。

记者查看延长石油历年年报发现,近5年来其每年均会发债用于购买原油,销售方为中石油下属长庆石油公司等。

记者注意到,延长石油2013年采购原油量为1403万吨,2014年约为1495万吨,2015年达1660万吨左右。延长石油债券信息披露,若按照约4000元/吨(不含税)的采购价格计算,这意味着延长石油每年的原油采购费用约660亿元。

就上述情形,中宇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高承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油价下跌幅度较大,对延长石油的油气收入造成较大影响。延长石油今年初关停部分油井,也说明其原油开采亏损是比较明显的。在此情形下,从外部购买原油也是出路之一。”她表示,不仅延长石油,从其他“三桶油”的情形来看,去年这些油企从外部采购原油的成本都是下降的。

就上述情形,记者致电延长石油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黄国栋,但对方电话无人接听。截至发稿,也未回复采访短信。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