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亏必须攻坚。锦州石化添加剂厂一直是公司的亏损大户。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压力下,锦州石化还将逐步调整炼油和化工两大板块链条的产品比重,添加剂厂亏损大户的“帽子”何时能够摘掉?
添加剂厂主打锌盐、磺酸盐和无灰三个系列9个产品,广泛应用于内燃机油及乳化炸药行业。8月下旬,记者在添加剂厂蹲点,真切感受来自供给侧改革的风暴。
只有过剩的产品
没有过剩的市场
走进添加剂厂,各生产装置区随处可见身着工装的忙碌身影。8月初,无灰装置重新开工,生产运行平稳,产品质量稳定,市场需求回暖,产品销售趋旺。
锦州石化是我国添加剂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添加剂产品国内市场份额曾高达46%,几乎占据润滑油添加剂市场的“半壁江山”。但随着设备老化、装置创效能力下降,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企业生产陷入困境,市场份额大幅萎缩,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在添加剂复合剂产品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这个厂利用供给侧结构改革思路,细分目标市场,寻找效益产品,不产无效、低效产品,同时加速单剂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近期,这个厂顺利完成新型磺酸盐中试,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添加剂厂还与民爆行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让单剂产品进入民爆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双赢。
控制不了价格
可以控制成本
市场供给增加,价格随之降低,这是市场的平衡之术。没有永远高价的产品,降低成本是赢得市场、获得效益的必由之路。
价格不可控,原料和销售不占优势,添加剂厂独辟蹊径,努力实现质量可控、成本可控。根据添加剂生产工艺特点,这个厂把控成本、降能耗作为挖潜减亏的重要抓手。
残酷的现实倒逼改革。添加剂厂刀刃向内,革弊立新,通过理顺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激发潜力,释放活力。
面对低迷的市场价格压力,添加剂厂划小核算单位,对每一套装置、每一道工序层层分解降耗指标,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一系列触及切身利益痛点的改革,带来每名员工都看得见的变化。
管理上,添加剂厂对无灰、磺酸盐装置重新定岗定员,合并班组,人员互补,让员工全部上岗;科学安排无灰、磺酸盐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效益,决定装置开停;回用部分反应过程中的过剩物料,原料控制每吨降低成本千余元。
操作上,这个厂严格控制波动范围。针对添加剂生产变动操作多、现场人工劳动量大、目前不可能进行自动化改造的情况下,这个厂强化现场人工劳动标准化,使操作由粗放到精准,由模糊变为可控的分钟、升等具体指标;严格控制水、电、汽时值耗量,每一度电、一滴水都精细计算。这个厂厂长宋连军说:“7月份,添加剂厂用工成本下降7%,固定费用下降5%,实现减亏400万元。这是大家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减少废渣产生
就是增加效益
提高产品转化率,一方面是提高收率增加产量,产出获得效益;另一方面是降低废渣产出,从而减少废渣处理成本,同样也是增加效益。在添加剂厂,以往锌盐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渣,每吨废渣处理费需2000元。而现在,这个厂废渣量仅是过去的一半。“降低废渣产出,不仅减少原料用料提高收率,而且节约了‘三废’处理费。”员工李忠实说。
记者在锌盐装置区看到一份今年5月至7月的报表:5月计划挖潜80万元,实际完成95万元;6月节省检修费用40万元;7月计划挖潜50万元,实际完成65万元……
如果挖潜增效仅是表面意义,把车间推向市场,由生产车间、一线技术人员直接去优化要素供给和改善营商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过去,车间与市场不见面,经营靠销售团队、原料靠采购团队,车间和工人封闭作业。”副厂长陈东慧说。
今年年初以来,添加剂厂通过“技术营销+服务营销”,让车间从生产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把市场的需求信息直接传递到生产一线,实施了一场车间的供给侧革命。宋连军带着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先后到大连、深圳、北京、湖北等地开拓市场,寻求合作。
“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车间,有利于产销对接。”宋连军说。7月,他们根据市场价格变化信息,下调了部分添加剂产品销售价格。产销的迅速反应也降低了库存量和财务费用,规避了风险。
为进一步提质量、降成本,添加剂厂还将利用低温热系统,取代加热炉和加热伴热系统,实现生产能耗的大幅降低。同时,利用公司物料流程,提高原料的内供比例,进一步降低原料用料成本。宋连军说出了自己的下一步工作打算:“对添加剂厂来说,亏损大户的帽子仅仅属于过去。2016年开始,我们大幅减亏,添加剂会作为公司发展特色化工的组成部分,添加剂厂必将在深化改革中浴火重生。”他满怀信心。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