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镇海炼油化工企业,正准备通过国内首套工业化规模的生物航空燃油生产装置去落实让“地沟油”上天的目标。有了这套装置,曾经为人们所深恶痛绝的“地沟油”将逆袭成“高大上”的航空燃油。
作为中石化旗下的子公司,镇海炼化的领导层表示,今年下半年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将约10万吨餐饮废油作为中石化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是俗称的“地沟油”转化为约3万吨航空级生物燃油,足够国内民航企业一年定期航班的用量。

考虑到许多国家会对航空公司征收高额排放税,据称有不少经营国际长途航班的航空公司都对上述从“地沟油”中提炼出来生物航空燃料颇感兴趣。而事实上,早在2015年的时候,海南航空的部分航班已开始尝试使用以餐饮废油为原料所炼制航空燃油。
尽管去年曾有美国的航空公司在研究报告中宣称,使用生物燃料的喷气式战斗机容易出现细菌滋生,从而危及机械和电子元件安全等情况,但镇海炼化的发言人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满怀信心地表示,上述担忧不足为虑。因为通过最新研发科技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保证“绝对安全”,而且肯定不会遗留厨余的异味。
为应对欧盟国际民航企业提出的“碳关税”政策,作为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之一的中国石化早在2011年便开始成为实验室,对生物燃油计划进行立项攻关,并在2015年3月首次把相关成果用于航空飞行实践。而今年镇海炼化的建设投产,则意味着日后生物燃油将很可能广泛应用于民航客机领域。

作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燃油自主研发技术的炼油企业,镇海炼化的工厂设计环节已大致完成,其他准备工作也正在顺利如期进行。该企业的有关负责人踌躇满志地提出,有信心在2018年内实现产量满足目前国内民航年度用油需求的目标。不过当被问及相关项目投资成本与订单客户等问题时,该负责人则拒绝透露。
对于“地沟油上天”这一看似别出心裁的构想,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专家表示,中石化的生物航空燃油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因为科研人员已开发出相应的技术来过滤掉餐饮废油中的各种“垃圾”成分。但这样一来终端产品的成本肯定偏高,甚至比传统化石燃料还贵。对于日后的广泛应用而言,关键如何进一步降低炼制的成本。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