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加速共推生物柴油

   2018-12-14 中国能源报仝晓波

90

核心提示:为在京津冀地区推广使用生物柴油,建设京津冀地区地沟油制生物柴油产业链,12月1日,在由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协会
    为在京津冀地区推广使用生物柴油,建设京津冀地区地沟油制生物柴油产业链,12月1日,在由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协会(筹备处)、北京清洁能源行业协会生物柴油分会联合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有机废弃物处理专业委员会、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生物能源专业委员会、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召开的“2018年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年会生物柴油论坛”上,“京津冀废弃油脂生物柴油产业联盟”和“京津冀废弃油脂和生物柴油产业基金”宣布筹备设立。       本次论坛上,京津冀地区的主要生物柴油企业和“地沟油”行业的企业代表就京津冀区域统筹共建“地沟油”制生物柴油产业链凝聚共识。论坛期间,20家与会单位分别作为发起单位和首批响应单位联合签署发布了“护卫食品安全,守卫蓝天白云”——京津冀废弃油脂生物柴油行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倡议书。       “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一举多得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之一,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其中食品安全和大气污染治理便是其中两大难点。       餐厨垃圾和餐厨废弃油脂的治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餐厨废弃油脂俗称“地沟油”,是煎炸油、动物油、隔离油和潲水油的统称。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冀地区年产“地沟油”约30万吨,因缺乏有效治理手段,“地沟油”常常流向非法渠道进入食用油、饲料油市场,对区域内及周边地区食品安全和养殖业产生极大的潜在安全风险隐患。       “发展生物柴油可以彻底斩断‘地沟油’进入饮料行业、回流餐桌的渠道。”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在会上说。“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因处理渠道单一、易于监管,已成为业内公认的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消纳“地沟油”的最佳选择。       另外,京津冀地区是空气污染的重灾区,占汽车保有量7.8%的柴油货车,却排放了57.3%的氮氧化物和77.8%的颗粒物。而生物柴油具有十六烷值高、无毒、低硫、可降解、无芳烃等特点,可直接替代或与化石柴油调合使用,能有效改善低硫柴油润滑性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柴油燃尽率,大幅减少柴油发动机尾气颗粒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       “在京津冀地区整合地沟油行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使地沟油得到循环利用,不仅给‘地沟油’找到了一个容易监管的安全出路,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助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还解决了生物柴油厂‘无米下锅’的问题,一举三得。”北京清洁燃料行业协会副会长宋建国在会上说。       京津冀统筹推广现实可行       宋建国认为,京津冀生物柴油原料供给能力和现有生物柴油产能基本吻合,京津冀地区在现有基础上推广使用生物柴油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据介绍,目前,北京市、天津市没有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河北省内有生物柴油生产企业6家,现有总产能达到50万吨,但2017年产量只有近27万吨,急需要拓宽原料资源供应渠道,若能将北京、天津的“地沟油”资源全部统筹给河北生物柴油企业作为生产原料,则恰能满足企业所需。       从京津冀地区的市场消纳能力看,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京津冀地区石化柴油用量约1400万吨。而将京津冀地区每年产生的30万吨“地沟油”全部用于生产生物柴油,产量可达到约26万吨。“执行现行《B5生物柴油》国家标准,即将生物柴油按5%比例混掺到石化柴油使用,可以看出,26万吨生物柴油在京津冀地区完全可以得到消纳。”宋建国说。       整合现有资源尽快启动示范试点       吴吟强调,尽管推广使用生物柴油意义重大,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建议尽快制定生物柴油发展计划,建立生物柴油原料供应保障机制,畅通销售渠道,加快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完善生物柴油的产业扶持政策。“京津冀地区‘地沟油’产出量大,生物柴油生产加工能力大,应在加强沟通协调基础上,加快建设国家级生物柴油推广应用示范区。”       另据介绍,上海市已先行先试建立了“地沟油”收运处理全产业链闭合管理体系,并打通了“地沟油”资源化利用的“最后一公里”,于去年开始正式将B5柴油推向市场,2018年预计将有200家加油站销售B5车用柴油,这将为包括京津冀地区推广应用生物柴油提供有益借鉴。       北京市政府参事王维平强调:“京津冀废弃油脂、生物柴油行业应借助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通过设立产业联盟和产业基金,建设上下游企业产业链,整合行业资源,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地沟油循环利用的愿景就有可能实现。”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