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内原油从1亿吨到2亿吨

   2018-12-19 中国石油报张舒雅

52

核心提示: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40年众志成城,40年春风化雨,40年砥砺前行,中国石油工业40年一路发展,给国家经
    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

40年众志成城,40年春风化雨,40年砥砺前行,中国石油工业40年一路发展,给国家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带来巨大影响。

在变化中抓机遇,在改革中促发展。中国石油身处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正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国内今年原油产量为1.57亿吨,同比增长0.3%。在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2亿吨国内年产量底线思维愈发成为业内共识。

隆冬时节,国内上游勘探喜讯不断,中秋1井、永探1井、沙探1井等探井在塔里木、四川、准噶尔盆地接连获得新突破,不断开辟增储上产新领域……这是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战线广大干部员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的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引擎飞转,迫切需要石油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作为能源保障。石油工业自觉担当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勠力同心,在陆上、海洋上演一场场争油夺气攻坚战,实现了国内原油年产量从1亿吨到2亿吨的历史性跨越。这1亿吨的增量是在发现难度加剧、老油田递减速度加快的背景下获得的,足见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含金量。

实现从1亿吨到2亿吨的跨越助力我国持续跻身世界产油大国前列,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工业血液,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原动力。

我国历年原油探明储量

  多维作战 多点突破

  不断开辟增储上产新领域

在世界石油工业领域,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以占世界1.5%的石油探明储量贡献了占世界4.4%的石油产量。这是所有产油国中最大的杠杆系数。数字的背后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呈现的高难度。

历经几十年的勘探开发,我国各油气田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高,资源劣质化趋势愈发明显,寻找规模优质储量的难度持续升级。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油气勘探整体进入以岩性油气藏为主的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中,低渗、超低渗储量占70%,低丰度储量占90%以上,整体进入低品位资源勘探阶段。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石油勘探始终突出资源战略,海洋陆上两驾马车齐驱并进,大打勘探进攻仗,持续推动储量高峰增长。

陆上,中国石油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和吉木萨尔地区发现两个10亿吨级特大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发现华庆、姬塬、靖安、塔中等多个亿吨级大油田,成为石油储量增长的主力,新增探明储量连续12年超过6亿吨。

中国石化发现了顺北、塔河等多个亿吨级高效大油田。延长石油突破认识禁区,按照“盆地下面找盆地”的勘探思路,在鄂尔多斯盆地持续获得新突破,为陆上原油稳产不断夯实资源基础。

在陆上石油勘探开发难度呈几何级攀升的当下,勘探程度较低的海洋成为我国石油增储上产重要阵地。改革开放初期,海洋石油率先对外开放,“引进来”技术装备,迅速打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久攻不破的局面。近年来,中国海油通过采取自主创新和对外合作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近海、深海勘探多点开花,相继发现渤中34-1、绥中36-1、蓬莱9-1、蓬莱19-3等多个亿吨级油田,为国内原油年产量1亿吨增量做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海域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过40亿吨。

截至2017年,我国国内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创出连续14年超8亿吨的佳绩,并呈现持续时间长、油气同步高峰和三级油气储量全面高峰的特点,为持续稳产上产增添“底气”。

  多措并举 逆势而上

  筑牢稳产根基

从产量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原油产量与阿联酋较为相似,但阿联酋对应的探明石油储量是我国近4倍,足见我国石油开发强度之大。

经过多年高速高效开发,国内油田纷纷进入开发中后期,呈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特征,尤其是陆上老油田。以大庆油田为例,综合含水率高达90%以上,即每采出1吨油水混合物,只有10%是油,难度可想而知。

从我国原油产量构成看,老油田仍然是主要贡献者,占全国产量70%以上。老油田能否“老而弥坚”,能否“老树发新芽”,对我国原油产量能否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为此,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陆上开发大军紧紧抓住综合调整“控递减率”和转换方式“提高采收率”两条主线,持续开展油藏精细描述、注水专项治理、重大开发试验、二次开发、机采提效、长停井治理等工作,不断释放地下潜力。大庆油田创造了年5000万吨稳产27年的奇迹,辽河油田实现千万吨33年稳产,为“深化东部”奠定了重要基础;长庆油田油气当量2013年跨上5000万吨台阶,新疆油田原油产量实现连续15年千万吨稳产,为“发展西部”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油工业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石油开发战线源源不断地吸取着理念、技术、管理等养分,形成稳产增产新动力。塔里木油田“两新两高”新机制,培育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在“死亡之海”孕育高效开发奇迹。长北、赵东等对外合作“明星”项目的顺利实施,给国内油气田高效开发以新的启示。页岩气革命吹响了美国能源独立的号角,也给我国复杂油气藏有效开发指明新的道路。长庆马岭长8、华庆长6等水平井整体开发示范区的建立,为低渗透有效开发探索了新模式。小井距、长水平段、大规模压裂等模式的有效运用,使致密油得到有效开发。矿权内部流转工作等改革尝试,有效盘活未动用储量资产,拓展更多开发领域……近年来,我国陆上原油年产量稳定在1.5亿吨左右。

实现从1亿吨到2亿吨的跨越,离不开海洋石油开发的不懈探索。作为我国工业战线的“海洋特区”,中国海油率先启动项目制、招标制等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近海、深海有效开发体系,实现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年9万吨到2010年超过5000万吨油当量的突破,为原油年产量跃上2亿吨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历年原油产量

  科技给力 创新驱动

  探索增储上产新空间

在石油工业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实践中,创新始终是重要驱动力量。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技术上的每一次升级革新,石油工业的每一点进步,无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芒。

过去40年,每一次大发现、大发展都离不开地质理论突破引航。在地质理论创新方面,岩性地层油气藏理论的突破将勘探领域拓展至全盆地;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成熟,指导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发现一批高产油气藏;“大油气区”理论的突破让广袤的西部大地成为新的油气勘探储量效益增长点;中国近海大中型油气田成藏理论的突破,推动海洋石油工业实现“二次跨越”……

过去40年,每一次技术革新,均奠定了我国石油工业的根基。中国石油“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高密度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创新及重大成效”“三元复合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工程体系”等的突破,破解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一道道世界级难题;新一代二元复合驱技术、四代分层注水开发技术、集约化大井丛开发工程技术等技术的突破,强力助推“双高”油田效益开发,有力支撑低品位资源效益动用,一例例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

过去40年,每一次“提速”,都推动石油勘探开发不断突围。依靠精细控压钻井、工程地质一体化钻井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进步,中国石油在平均井深超过5000米的四川盆地,取得平均钻井周期缩短50%的好成绩,创造了“磨溪提速”新模板。海上优快钻井技术,使海上钻井时间缩短至1/8……提速提效为原油增储上产“加速度”。

从1亿吨到2亿吨,成就来之不易,极不平凡。站在新的起点上,油气上游业务又迎来新一轮“赶考”征程,一幅更加安全高效的能源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新闻故事

  三元复合驱三十年磨一剑

上天难,入地更难。大庆油田经历50多年开发,已经到了高含水后期,采出的液体90%以上是水。在这种条件下,采收率要提高1个百分点,不亚于百米短跑成绩提高0.1秒的难度。三元复合驱技术,却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

三元复合驱是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化学剂,如同用超强“洗衣液”,把石头缝里的油“洗”出来。

大庆油田工业应用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目前每年生产原油400万吨以上,相当于又找到了一个中型油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外国专家却对三元复合驱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判了“死刑”。

“1986年,大庆油田与法国国家石油研究院合作进行三元复合驱可行性研究。法国专家认为,大庆油田原油酸值太低,三元复合驱不适用,让我们‘忘掉’这个技术。”大庆油田副总工程师程杰成说,“但我们并没放弃,反而憋了一口气要开展研究。”

1986年,大庆油田成立了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创新团队。190个人的创新团队,30年磨砺、坚守。在国外仍处于实验室和井组试验阶段的今天,大庆油田率先实现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三元复合驱是一套技术体系。每个研发环节都可能碰到‘硬骨头’。”大庆油田提高采收率项目经理部副经理吴军政说。

三元复合驱试验最“卡脖子”的,是表面活性剂,当时需要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每吨2万元的成本,根本无法规模应用。

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伍晓林率领创新团队,经过5600多次的实验,记载了摞起来有一人多高的实验记录纸,终于在2001年啃下这块最硬的骨头,自主研制并生产出“国字号”表面活性剂。

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是世界级难题,让石油人整整头疼了19年。曾经,结垢高峰期,机采井的检泵周期仅几十天,频繁的卡泵、断杆让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采油工程系统干将展开技术攻关。2012年,自主研发清防垢剂系列产品,配套三元复合驱采油井复杂垢质清防垢举升工艺技术,使油井连续生产时间由87天延长到383天以上,大幅度降低了维护成本。

“我们一直向‘技术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效果越来越好’这个目标努力。” 大庆油田设计研究院企业二级专家李学军说。李学军带领地面工程系统,从设计源头上能省就省。产能建设方案通过应用“三优一简”措施,2016年节省地面建设投资7.3亿元。

2014年,大庆油田打通了三元复合驱采油的全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工业推广。2016年,三元复合驱产油量407万吨,占大庆油田全年总产量的1/10,成为大庆油田新的产量增长点。大庆油田形成的三元复合驱技术系列和标准体系,具备成套输出条件,应用前景广阔。截至目前,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54%(2876亿吨)储存在砂岩油藏中,依靠天然能量和水驱开发的平均采收率为33%,尚有2/3未能采出。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大庆油田开发50多年的产量总和。

三元复合驱,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