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庆石化转型升级看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路

   2019-01-08 中国石油报谢文艳

71

核心提示:【编者按】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2018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发布第二本《中
    【编者按】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2018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发布第二本《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中央企业在责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力量。多年来,中央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满足百姓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未来,中央企业正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特别是中国石油落实“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型的战略要求,推进成品油减量化、清洁化。所属石化企业根据炼油中间产品化学物性,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炼油业务做大做强航煤、润滑油、石蜡、高品质石油焦等特色产品;化工业务推进提档创优,专用料改进指标,拳头产品提升稳定性,有效开发新产品。     我们透过抓“油头化尾”推动“油城”大庆转型的大庆石化与自主研发推动中国油品提档升级的石化院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省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石油精深加工,推动“油城”发展转型。两年多来,大庆石化公司牢记殷切嘱托、勇担发展责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深度谋划“油头化尾”产业,彰显了大型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近日,大庆石化喜讯频传:继新建9万吨/年MTBE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产品后,新建22万吨/年烷基化装置开车一次成功,标志着大庆石化“油头化尾”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与之同步推进的地方企业,大庆联谊550万吨/年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已经完成6.2亿元,今年6月底前可完成全部施工。     靶向补齐“油头”先天短板     在黑龙江经济版图中,以大庆为中心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地位举足轻重。大庆石化作为新中国石油化工的拓荒者,经过多年发展,炼油能力稳步提高,成为东北地区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同时,受全局“物料平衡”约束,包括大庆炼化等企业,原油加工量一直处于“吃不饱”状态。     从开发建设到现在,大庆为国家输送了超过23.4亿吨原油,但本地企业加工量仅为五分之一,形成“油头强、化尾弱”的格局。炼化一体化发展深度不够,成为“油头化尾”产业发展的短板。     大庆石化毗邻大庆油田,地处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战略通道和枢纽,具有发展“油头化尾”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缘优势。服务地方经济、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上水平、上产量,建设千万吨级的“大炼油”工程梦想越来越迫切。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省的重要讲话,为大庆转型发展开出“关键药方”,为大庆石化融入国家新一轮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指明方向。     目前,大庆石化一次加工能力已达1000万吨/年,仅需配套二次装置即可实现扩能。同时,大庆石化加工大庆原油有一定效益优势,吨油贡献值在炼化板块位于前列,生产的直馏产品和石蜡产品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扩大产能后,可充分发挥石化技术优势,推动精深加工转型,收获规模效益。     2017年9月25日,中国石油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补充协议》,确立了“老企业坚持整体统筹,新项目突出结构优化”的炼化业务转型升级总体原则,推动完善并形成东北、西北、西南三大石化产业区域,为大庆石化装置改造升级、结构优化调整创造了先决条件。     2018年7月7日8时,在大庆石化炼油厂,各路嘉宾聚首,挥起破土动工的铁锹,备受关注的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的350万吨/年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采用分炼模式,原油实际加工量将达到1000万吨,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59亿元、多缴税费30多亿元,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将更加凸显。     “大乙烯”撑起“化尾”升级改造     大庆石油人心中有个乙烯梦。从1986年30万吨/年乙烯装置拔地而起,到60万吨/年乙烯装置改扩建投产,再到向120万吨/年“大乙烯”迈进,大庆石化化工一厂高级技师左成玉亲眼见证了大庆乙烯从无到有。     做强“油头化尾”,重新唤醒了这个跨世纪的梦想。大庆石化乘势而上,积极向上争取,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得以全面开工。装置自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乙烯1660余万吨。     2018年年初以来,大庆石化瞄准增收创效目标,继续保持三套乙烯装置生产强劲势头,通过内外部原料资源拓展、优化化工原料结构,确保各套装置安稳可控。在装置大检修的情况下,至2018年12月9日,乙烯产量达到98万吨,提前22天完成年度乙烯生产计划,在余下20余天里,大庆石化紧紧锁定106万吨的奋斗目标,助力一流乙烯建设加速驶入“快车道”。     乙烯到聚乙烯、苯乙烯,再到各种塑料母料,再到编织袋、膜、管……“大乙烯”形成对周边地区的强大带动效应和聚集效应,促进乙烯后加工和精细化工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几十亿乃至几百亿元的后加工产值。     充足的乙烯“龙头”原料,为下游化工产业链延伸、集聚、增值创造了条件。借助“大乙烯”优势,2018年前11个月,大庆石化实现营业收入418.75亿元,实现利润11.47亿元。     乙烯的高产稳产让乙烯后加工企业有了更充足的“口粮”,也助推了大庆接续产业发展实现“撑竿跳”。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大庆市拥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65家,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25家,形成年45万吨润滑油、21万吨石蜡、191万吨合成树脂等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可生产燃料成品油、润滑油、合成树脂等8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1000多个牌号产品;拥有宏伟、兴化、林源三个专业化工园区,规模以上石化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1.7亿元,增加值280.4亿元。     现如今,大庆市正在全力做精“化尾”,打造百万吨级化工新材料、百万吨级精细化学品、五百万吨级橡塑三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石化产业规模,这还需要“大乙烯”大显身手。市委市政府与驻庆央企紧密对接,明确了乙烯、丙烯、碳四、芳烃四个重点产业链条,形成专人、专班、专责推进机制,举全市之力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龙头”作用带动下游产业增值     百万吨优势原料为“油头化尾”奉上“助推剂”,更需要做好谋划、对接。     从2017年开始,大庆地企对承接百万吨基础化工原料的产业路径进行超前谋划,4条重点产业链、3个百万吨“化尾”产业基地、26个节点项目应势而生,确保“化尾”项目与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开工、同步建设、同步投产。     由黑龙江省各部门抽调的精兵强将组成招商团队,兵分三路,重点针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拟定了聚碳酸酯(PC)、芳烃产业链系列项目,依托中国石油昆仑工程公司技术、施工优势,由大庆国有平台公司作为法人投资主体,引入国联资本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均由大庆石化公司负责具体运营管理。     围绕大庆石化项目原料下游吃配,大庆市政府赴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开展定向招商,跟踪洽谈上海华谊石化产业基地、大连海润40万吨乙醇、5万吨针状焦等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3.35亿元。     经多方努力,黑龙江西部石化产业版图正日渐丰满,大庆市“油头化尾”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达泰公司盘活原庆燃公司闲置资产项目2018年6月建成投产;大庆炼化30万吨/年烷基化项目已于2018年10月13日投产;油城环保9万吨/年固废处理、萨南化工1500吨/年表活剂项目已完成。一批在建项目正紧锣密鼓加速推进。昊庆50万吨/年硫酸钾项目,已完成部分制酸装置等安装。华科新建2.5万吨/年C5石油树脂装置于2018年12月10日实现中交。国投生物玉米燃料乙醇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调整土地利用圈等工作,2018年10月27日正式启动建设。     大庆炼化年10万吨液态石蜡项目,已签订EPC总承包合同,目前正进行土建工程施工,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产。梦想并不遥远,大庆石化正在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下加速前行,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建设者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