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国原油产量下降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际油气秩序重构,石油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均价分别为71.69美元/桶和64.90美元/桶,同比分别上涨31.0%和27.6%,带动油气行业整体回暖。
这是记者从1月16日下午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在京举办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获悉的。
报告显示,2018年,国际油气行业波动十分剧烈。国际油价波动性加大,全年最大波幅达71%。同时,油气秩序出现新变化,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油气生产国,油气出口快速增长,对全球油气市场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在结构上,2018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费增长2.4%,超过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2.1%),其中天然气消费增长5%以上,超过预期。在非化石能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化石能源的清洁低碳化发展仍将是能源转型的主要内容。
“201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油气行业充满变革、充满挑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鹭光表示,面对复杂形势,中国石油集团等三大石油公司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深化国际合作,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进一步优化油气产业链、加快动能转换、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提质增效,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从产量上上来看,中国原油产量下降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18年,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渤海湾、新疆、川渝等地区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原油产量止跌回稳,估计年产1.89亿吨,同比下降1%,跌幅明显收窄。
从行业改革来看,中国油气行业改革深入推进。2018年,中国油气行业进入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意见的实施阶段,围绕市场体系和安全保供体系建设的措施逐步推出,油气行业全产业链扩大开放,民营油气企业进一步分化发展迅速崛起;天然气保障能力建设首次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冬季天然气保供起到关键作用;外资进入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加大。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国油气行业还存在一定的隐忧。首先是对外依存度持续快速攀升。继2017年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之后,2018年我国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全年石油净进口量4.4亿吨,同比增长11%,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气进口量12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7%,对外依存度升至45.3%。
同时,我国炼油能力结构性过剩趋重。2018年,中国新增炼能扩张势头强劲,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和幅度不及预期,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净增2225万吨,超过全球净增能力的一半,总炼能增至8.3亿吨,全国炼厂平均开工率72.9%,为全球最低。三大油品净出口量首破400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12.4%。
展望2019年,中国油气体制改革正进入关键之年,油气行业低成本高质量发展也处在关键之年。报告认为,2019年国内市场体系和安全保供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三大公司将继续发力勘探开发,原油产量有望重上1.9亿吨。地方民营大型炼化项目相继投产,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净增3200万吨。同时,油气行业及国企各项改革将进一步落实,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国企、民企、外企三方在油气全产业链上竞争的新格局将逐步形成。
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建青介绍,《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自2008年首次出版以来,已连续发布11年,成为油气行业每年最早呈现的年度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来自于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和研究骨干对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的跟踪分析,对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和剖析,对油气行业发展态势的认识和判断。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