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行业:稳中有进 稳中有变

   2019-02-13 中国石化报石文

144

核心提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石油和化工行业在2017年度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大幅增长的基础上,2018年又实现了主营收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石油和化工行业在2017年度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大幅增长的基础上,2018年又实现了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双增长,总态势实现了稳中有进。       但是,2018年不论是全球经济还是石油和化工行业,不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条件,都与往年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的一年。“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1月29日召开的2018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说。       “2019年,我们要看到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存在困难、问题,同时也要看到危中有机。”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表示。       利润比上年增三成       2018年,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外部环境,石油和化工行业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出现积极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7813家,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利润总额8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2.1%和12.7%;出口交货值70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资产总计12.8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3%,占全国规模工业总资产的11.3%,资产负债率54.56%,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分板块来看,油气方面,2018年原油天然气总产量3.34亿吨(油当量),比上年增长2.4%。其中,原油产量1.89亿吨,下降1.2%;天然气产量(含煤层气,下同)1610.2亿立方米,增长7.5%;液化天然气产量900.2万吨,下降0.9%。全年进口原油4.62亿吨,比上年增长10.1%,对外依存度70.8%;进口天然气125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1.9%,对外依存度43.2%。       石油加工方面,2018年,原油加工量6.04亿吨,比上年增长6.8%;成品油产量(汽油、煤油、柴油合计)3.6亿吨,比上年增长3.6%。其中,柴油产量1.74亿吨,下降1.9%;汽油产量1.39亿吨,增长8.1%;煤油产量4770.3万吨,增长12.7%。2018年出口成品油4608万吨,比上年增长12.8%。       化工方面,2018年,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7.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6%;利润总额5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出口交货值53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资产负债率55.85%,比上年下降1.33个百分点。全年投资比上年增长6%,结束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       销售进入下行阶段       2018年稳中有进,但进中有忧。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2018年是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的一年,年初时普遍乐观,二季度陷入悲观,三季度下行显现,四季度下行加快。一个表现是全年增长不及上年,主营收入全年增长13.6%,不及上年度的15.7%;利润比上年增长32.1%,与上年度的51.9%差距更大。另一个表现是从7月以后效益增速逐月放缓,7月同比增长50.36%、8月同比增长46.24%、9月同比增长45.19%、10月同比增长41.76%、11月同比增长35.92%、12月同比增长32.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受近两年石油和化工产品价格连续走高的影响,石化产能不断增加。继2017年中国石油云南石化(1300万吨/年)和中海油惠州二期(1000万吨/年)投产以后,大连恒力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于2018年12月15日投料,浙江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将于2019年上半年投产。这些新的炼化一体化装置陆续投产,其烯烃、芳烃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品可部分满足国内市场。       “但是成品油市场国内已趋饱和,尤其是柴油,2018年表观消费量比2017年下降3.3%。”傅向升表示。国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的另一个因素是,地炼已获2019年度原油指标两亿吨,地炼装置的产品结构主要是成品油,这将增加市场的负担。       化工板块忧虑更甚。化工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进入11月价格下行更加明显,化工板块主营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数和效益变化更大,数量减少1381家,利润总额比上年度减少1044亿元,利润增速由上年度的40.2%下降到16.3%,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比例由上年度的71.5%下降到60%。       挑战之中有机遇       从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新的一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还将面临不少挑战,来自安全、环保和市场形势。       由于化工产品种类多、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石油和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还面临很严峻的挑战。石油和化工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不断增强员工安全生产的理念,不断强化安全培训和安全文化培育,在本质安全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不容忽视,2018年上半年总体安全状况良好,可是下半年事故频发,全年涉及化工的安全事故有60多起,伤亡约300人,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环保政策也在不断收紧。随着“蓝天保卫战”和“防止污染攻坚战”的持续发力,一批环保新政策和新标准公布实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一些地区或部门在监督执纪过程中简单地‘一刀切’,有的地区在贯彻政策和标准时层层加码,也有地区或部门片面地强调环境保护、不能辩证地把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傅向升认为。这些都对石化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影响。环保压力在新的一年中不会减小,企业必须正视,自我修正、升级,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2018年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具变化性的一年。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等,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自2018年11月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为2.5%,低于2018年的2.9%;欧元区经济增速为1.6%,低于2018年的1.9%,低于2017年的2.4%;日本经济增速约0.9%。       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二石化大国、第一化工大国,我国的资源禀赋却是缺油少气,原油和天然气大量依赖进口,2018年我国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进口量4.62亿吨,比2017年增加10.1%,对外依存度达到70.8%,创历史新高;天然气进口量1257亿立方米,比2017年增长31.9%,对外依存度达43.2%。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是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挑战重重,但是企业也应看到,新的机遇仍在。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会改变。“企业要深刻认识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保持战略定力和变危为机的信心,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全力推进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傅向升说。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带给我们的战略机遇具有新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是: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来的新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加快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同时明确经济增长在6%~6.5%的合理区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这“5个新机遇”同样是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内涵和新要求。       宏观政策将带给石化产业新的发展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确立的政策方向是,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着力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七项重点任务”之首,将更大规模地减税降费、减小企业负担。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会以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为重点,以定向积极和定向宽松为目标,特别是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后,很多政策效果会在2019年显现,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将集中释放,这些必将为石油和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潜力巨大。石化产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扭转,高端聚烯烃、专用树脂、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功能材料、医用化工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以及催化剂、特种助剂(添加剂)等特种化学品,国内市场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有的严重依赖进口,这些都是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性优化的现实市场需求,也是石化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所在。       “企业要加强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推动石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国内保障能力。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一流跨国公司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也说明了中国的石化市场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机遇。”傅向升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