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转?
◆炼化转型焦点已经不是转不转,而是转型的早与晚、快与慢
◆领跑者有商机,跟跑者有饭吃,落跑者淘汰出局
目前,我国炼油能力已经达到8.3亿吨/年,但多数炼厂规模较小,国内炼厂平均规模仅为412万吨/年,远低于759万吨/年的世界平均水平。
产能过剩,规模偏小,多数传统炼油型企业需要走出“舒适区”。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丁腈橡胶二车间副主任郑彩琴认为,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建炼厂,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快对炼油行业的总体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石化生产准备中心主任王义东认为,当下炼化企业要抢占先机,才能在未来市场中立足。随着炼化产能集中投放,许多老炼厂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抓紧时间转型升级。炼化下游市场消费是相对稳定的,只要形成了很难轻易改变。全国人大代表、齐鲁石化总经理韩峰表示:“炼化转型,领跑者有商机,跟跑者有饭吃,落跑者淘汰出局。”
不仅要加快转,还要趁早转,为企业发展留出机遇期。全国人大代表、东明石化集团董事长李湘平指出,企业转型投入有个过程,包括融资、规划、立项、环评、设备制造周期;炼油向化工转型一般需要3年至4年,千万吨级炼化企业,从提出到建成投产,至少得要3年至5年时间。因此,企业要早谋划、早动手,不要犹豫不决。
据了解,在国家支持下,山东地炼转型已拉开序幕。作为行业转型发展的风向标,山东地炼企业的总体规划明确,要做长产业链,力争实现5年后收入过万亿元,比2018年收入增长一倍多,同时产能压减30%,以质取胜,实现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
往哪转?
◆转型避免去挤一种装置、一种产品的“独木桥”,是独木桥就会有人掉下
◆生产端向化工转型,差异化发展,替代进口就是高端;销售端向全球化加快迈进
目前国内有202家炼厂,但炼化一体化企业仅有19家,还不到全国总数的10%。
炼油总量过剩、化工产品不足是目前国内炼化产业的普遍矛盾。2018年,国内进口化工原料超过3000万吨,一些高端化工聚烯烃产品对外依赖严重。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化工品、化工新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沿海大炼化企业已开始向材料型转型,山东民营炼油企业也朝着高质量化工方向发展。“高端化就是差异化发展,要替代进口料,需要炼厂全方位创新,优化产品结构跟上市场需求。”李湘平说。
除了生产端向化工转型外,销售端也要向全球化加快迈进。全国人大代表、辽阳石化党委书记、总经理白雪峰呼吁,国家应该将成品油进出口由配额制转为备案制,使国内成品油供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无论是国际炼化企业在中国布局,还是中国成品油走出去,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调剂资源的必然趋势。
虽然大方向已定,但仍然需要各个企业根据自身优势,细化方向。韩峰指出,目前需要警惕国内炼厂一窝蜂上乙烯装置,否则未来几年乙烯产能也会出现像今天炼油产能过剩的情况。
韩峰认为,炼化企业转型要分阶段、分产业链进行,避免都去挤一种装置、一种产品的“独木桥”。“在转型之初,选择和规划十分重要,要避开一哄而上。是独木桥,就会有人掉下来。”
怎么转?
◆加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制造,增加高端产品数量
◆智能绿色、产业集群是发展趋势
不同的发展实际,共同的转型方向——国内各类炼化企业转型呈现出多路径、多模式的新局面。
对于一些中小炼厂,关停并转是转型的基本方式。李湘平表示,目前山东地炼已经在按照整体规划开展“上大压小”,大炼厂合并小炼厂,形成整体规模优势,往高端走。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中小炼厂将进行自我技术改造和升级,跟上国家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求。
韩峰则强调,加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制造力度,增加高端产品数量非常重要。一些炼化高端产业的技术、工艺是买不来的,需要持续投入。这个积累本身是艰苦的。“转型过程是痛并快乐着,企业要投入、坚守甚至煎熬。但是只有‘煎’和‘熬’,才能产生美味。”
炼化转型,绿色化、智能化的要求已经深入人心。去年年底复工,广东石化建设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王义东表示,广东石化在建设过程中,绿色是排在第一位的,遵循的排放指标更加严格,用先进技术打造智能型炼厂。
炼化企业在转型中,越来越重视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基地化,打造炼化产业链集群。全国人大代表、中科(广东)炼化执行董事、总经理吴惜伟表示,中科炼化项目加快推进,要打造成粤西地区一个新的石化基地,建议将湛茂石化基地纳入国家石化基地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表示,东营正在着力打造高端石化基地,突出产业区的支撑带动作用、综保区的政策优势以及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将“油城”转型为新型石化基地。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