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法提升中国能源市场魅力

   2019-03-19 中国石化报

65

核心提示: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专题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吸引了各国投资者和相关机构的关注目光。据悉,外商投资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专题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吸引了各国投资者和相关机构的关注目光。据悉,外商投资法将取代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需要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舆论普遍认为,这部新法将促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各国获得的海外直接投资比上年减少19%,连续3年减少,然而同期中国吸引外资规模逆市增长,堪称“全球投资热土”,2018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创下历史新高。       化工巨头巴斯夫:期待法案有效实施       2018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856.1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比上年增长69.8%,其中不乏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的落地,例如我国重化工行业的首个外商独资项目——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位于广东湛江的石化基地。       巴斯夫最早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现在又成为率先宣布在中国独资建设世界级规模一体化石化项目的跨国企业。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表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速度超出所有人预期,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必不可少的参与者,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约占40%的市场份额。任何一个希望成为石化领域领先者的企业,都不能忽视中国市场。”       柯迪文坦言,“中国目前是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未来也将持续加大投入”。中国确立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等目标,巴斯夫同步加大在华的创新研发投入力度,从而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对于外商投资法草案,柯迪文也密切关注:“该草案的目标是精简现有外商投资立法,并有效应对外商面临的诸如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及公共采购平等机会等重大挑战,期待法案得到强而有效的实施。”       “跨界大咖”通用电气:参与草案讨论过程       跨国巨头通用电气(GE)与中国的合作也由来已久。1991年,GE在北京设立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GE航卫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发展到如今,GE在中国拥有超过1.6万名员工,2018年,GE在中国的订单额达到80亿美元。       位于上海的GE中国总部也是GE全球运营亚太中心和上海数字创新坊的所在地。GE全球高级副总裁段小缨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原先为外资提供资源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深化自贸区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负面清单制度、逐步改革简化外商投资监管方式,以及很强的服务意识,为GE这样的外企提供了在华发展的大力支持。”段小缨表示,“相信在中国取得这样成绩的外资企业远不止GE一家。外资企业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受益者,也是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来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进程中强有力的贡献者”。
      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GE在航空、医疗、能源及工业物联网业务板块“全面开花”。从三峡工程到西气东输,从北京奥运到C919首飞,都能看见它的身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GE为奥运主场馆的供电厂太阳宫电厂提供了两台燃气轮机,为奥运中心场馆提供电力供应;奥运会之后,太阳宫电厂机组承担着向其周边地区供热的任务,供热区域40平方公里。       近年来,GE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汇聚了全球网络资源,以全面的发电技术解决方案和全球融资能力,致力成为中国电力基建企业“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合作者。       GE参与了外商投资法草案近几年来的讨论和征求意见过程。在段小缨看来,一部统一的外商投资法代表着中国正向更深层次制度性开放迈出关键一步。她说:“草案明确规定中国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在外资企业最关注的国民待遇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都有基于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的表述,包括外资企业可以平等参与标准化工作和政府采购。”       此外,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高峰也表示,草案把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放在优先地位,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这些都非常重要,期待外商投资法可以尽快实施,开启中国经济下一波高质量的发展。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