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2020年将形成1000万吨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产能

   2019-06-06 新华网

67

核心提示:6月5日,第48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石化在浙江舟山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20年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产能将达
    6月5日,第48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石化在浙江舟山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20年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2023年这一产能将超过1500万吨,同时完善全球销售供应网络,到2020年1月1日前,在舟山等国内主要港口将实现全面供应,在新加坡等50多个海外重点港口具备供应能力。此举将助力二氧化硫减排60万吨,相当于6400多万辆国四卡车停开一年。       据了解,船舶排放已成为全球港口和海域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数据显示,一艘大中型集装箱船70%负荷航行产生的PM2.5相当于21万辆国四卡车的排放量。国际海事组织(IMO)委托咨询机构调研预测,到2020年,全球船用燃料油消费量约3亿吨。为减少船舶硫氧化物排放,IMO《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从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用油硫含量上限必须从3.5%降低到0.5% ,大幅下降86%。此项“限硫令”,将给全球船用油市场带来巨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善港口、海洋和全球环境,同时也将给炼油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中国作为IMO的A类理事国,率先行动,于2018年10月在长三角地区实行限硫控排,今年1月1日提前在沿海实施限硫控排行动,比IMO规定提前了一年。       中国石化积极推动全球航运绿色发展,给出“中国方案”。中国石化提前于2017年开始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生产研发准备工作。生产方面,布局镇海炼化等10家临近沿海的炼油企业开展资源生产,其中上海石化、金陵石化、海南炼化等3家企业已生产出符合限硫规定的产品供应市场。网络建设方面,目前在上海和浙江区域港口已经具备了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供应能力,2020年1月1日前,将在国内主要港口全面供应合规稳定、绿色环保的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同时将在新加坡、汉班托塔、ARA区域(安特卫普-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全球50多个重点港口具备供应能力。       中国石化有责任、有能力、有优势规模化生产、供应低硫清洁船用燃料油。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控制船舶排放污染是一场全球范围的蓝天保卫战,生产和供应低硫清洁船用燃料油是惠及全球的绿色行动,需要全球各国共同行动。对中国石化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为中国及全球海洋大气污染防治贡献力量的难得机遇。作为世界最大的炼油公司,中国石化炼油技术先进,主力炼化企业临近沿海、沿江船用油消费市场,有能力、有优势实现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的规模化生产,全力为中国及全球海洋大气污染防治贡献力量。       中国石化已完成全球低硫清洁船用燃料油的供应保障布局。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是中国石化旗下从事全球船供油业务的专业化公司,该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刘祖荣表示,中国石化已构建完成覆盖国内沿海港口的经营网络,在海外40多个重点港口具备供油能力。中国石化坚持“每一滴油都是承诺”,在生产中严把质量关,致力于打造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品质标杆。       另外,中国石化旗下的长城润滑油也配套推出了适用低硫清洁燃料油的船用发动机油产品,并通过了国际知名船用柴油机制造商OEM认证。       中国石化全方位探索“海陆空地”清洁能源产品供应。2000年以来,投入3000多亿元用于油品质量升级,用十几年时间走完欧美二三十年的路,目前已在全国供应清洁的国六车用汽、柴油;2015年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在国内首次实现商业飞行成功,2017年又成功实现了首次越洋商业飞行;在河北雄县成功打造我国第一个地热供暖“地热城”,“十三五”期间将建成20个“地热城”;2017年建成我国首个百亿方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使我国成为北美以外世界上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的国家;提前于2017年启动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生产研发准备工作,目前已生产出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品质要求的资源供应市场。       中国石化始终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积极用清洁能源诠释“绿色担当”。2011年中国石化将绿色低碳确定为公司的基本发展战略;2012年在国内率先发布环保白皮书;2013年投入209亿元实施碧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计划,这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一次性投入最密集、涉及范围最大的一次环保专项治理行动;2014年在国内率先启动能效提升计划,到2030年将公司的能源利用效率全面大幅度提升;2016年,推出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目前65家企业已累计组织参观活动3000多次,参观人数超13万人,成为我国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公众开放日活动;2018年率先在国内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绿色企业创建行动,将在2023年建成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将绿色低碳打造成中国石化的核心竞争力。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