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入者为何难立足

   2019-08-01 中国能源报

84

核心提示:油气勘探开发属于高风险行业,有的地方投入上亿元,结果可能一无所获。所以从事油气勘探开发需要足够的资金
    油气勘探开发属于高风险行业,有的地方投入上亿元,结果可能一无所获。所以从事油气勘探开发需要足够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另外还需要具备相应技术和经验。在这些方面,很多新进入者都严重不足,跟“三桶油”相差悬殊       随着我国油气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大门也越开越大。       从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2012年首次就页岩气矿权公开向社会招标,到2015年公开对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出让,民营企业、地方国企等新主体逐渐得以进入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更是直接取消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意味着油气上游勘探开发将向外资和民营企业完全敞开大门。那么,新主体真的会随着上游政策的放开“如期而至”吗?       新进入油气上游领域投资主体鲜有成果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仅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这“三桶半油”具有资质,其他资本无法进入。       为了加快我国油气勘探开采,促进油气上游投资主体多元化,2012年,自然资源部首次面向所有企业公开对20个页岩气区块探矿权进行公开招标,参与投标的83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1/3,但最终中标的16家企业中,央企6家、地方国企8家,民营企业仅2家。       2015年,自然资源部对新疆6个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进行公开招标出让,虽竞标企业中不乏民企身影,但最终具有国资背景的山东宝莫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莫股份”)拿下1处区块、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拿下3个区块,民企则无缘中标。       在自然资源部2017年的石油天然气区块探矿权公开招标中,申能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能源(集团)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曼石油”)分别拿下1处区块。中曼石油则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境内石油天然气区块探矿权的民营企业。       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些新进入油气上游领域的投资主体鲜有成果。页岩气探矿主体中,无一家企业完成计划投入,且多个已退回区块探矿权;宝莫股份则在2018年年报中称因考虑油气开采的投资强度、开采风险和开采难度,终止了上述中标新疆区块勘查项目;其余企业也少有公开透露具体勘探进展。       中曼石油在2018年年报中坦承,勘探工作消解了部分盈利,增加了财务杠杆,与工程业务换挡的叠加让业绩承压。       “从事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需要足够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看来,过去几年我国油气上游领域新进入主体之所以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区块试点也好,页岩气区块也好,根本没有那么大资金投入,企业拿到矿权后,跟政府实际上是有协议的,必须有投入,比如规定3年之内投10亿元,但多数企业投几千万之后认为看不到希望,就结束了,这就是问题所在。民营企业根本没钱做这个,工作量不足。”       “油气行业特别是上游勘探开发领域属于高风险行业,企业拿到区块后勘探寻找油气储量,需要做物探、钻井等工作,但风险非常大,有些地方一口井下去就上亿元,投入很大但可能一无所获。所以从事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需要足够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另外还得有技术和经验,对大多民营企业来说,这些都严重不足,跟‘三桶油’相差悬殊。”董秀成表示。       对此,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也表示认同,但他同时指出,区块的资源禀赋也有一定影响。“他们拿到的页岩气区块确实都不太好,都是中石油、中石化退出来的区块,中石油、中石化此前也做了一些勘探,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新进入主体找出来的可能性也不大。”       “现在我国的油气开采成本很高,但国际油价又不高,如果没有好的区块,他们进入的意愿并不高。就像页岩气,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其他都没成果,很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徐博补充道。       “短期内油气增储上产还得靠‘三桶油’”       鉴于当前情况,多位受访者均表示,短期内“三桶油”作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主体的格局难以打破。       “从政策层面来看,油气上游领域是向社会放开了,但至于企业有没有实力进入,那就另当别论了。目前来看,短期内油气增储上产还得靠‘三桶油’。”董秀成表示,“不过长远来看,因为国家政策在调整,不排除将来会有外资甚至其他大型国有企业进来的可能,若拿到的区块有大的发现,就是高投入高产出。”       徐博也指出,虽然政策放开作为整个油气市场化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为了建立上游竞争性市场,但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未出台,且目前来看,大部分非“三桶油”企业都不具备实力。另外,目前大部分区块都握在“三桶油”手中,没有更多可拿出来的区块。       不过在徐博看来,未来至少还有20家处于第二梯队的社会资本有可能涉足油气上游业务,“但资金、技术、人才和良好的区块缺一不可,短期来看,难以撼动‘三桶油’的地位。”       至于未来如何实现油气勘探开发市场的主体多元化,徐博则建议:“要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出让,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积极推进油气矿业权流转,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则,允许油气矿业权进入社会流转,比如可以让中石油、中石化尽量退出资金投入不足的区块;对于民营企业,则最好以合资形式进入上游,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另外,公益性油气地质资料和石油企业达到规定年限的勘查开采资料应考虑无偿提供社会共享,避免企业重复做无用功。”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