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油增气”是此次增储上产的基本思路。在这一思路下,“三桶油”各自都拟定了自己的具体计划。 中石油编制的《2019-2025年国内勘探与生产加快发展规划方案》称,未来七年中石油风险勘探的基调和目标是:“深化东部、发展西部、拓展海上,油气并重、立足常规、加强非常规。” 中石化除了继续将页岩气的技术突破和加快上产作为工作重点之外,计划重点勘探塔里木,准噶尔,四川,渤海湾和卾尔多斯五大盆地。在开发上,今年中石化加大和加快了新区产能建设步伐,比如塔里木顺北地区石油产能建设,鄂尔多斯(7.600, -0.28, -3.55%)杭锦旗地区和四川盆地彭州地区天然气产能建设。 中石化油田事业部副主任蔡勋育告诉《财经》记者说,页岩气起步较晚,近中期里页岩气仍是重点。不过中石化的常规天然气发展也处于快速上升期,潜力也很大,包括陆上和海域。近期发现的常规大气田就是很好的例证。常规气开发总体成本低,技术也相对成熟。 中海油未来在国内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是渤海及南海海域。目前中海油在建设和在评价的新项目接近40个,其中超过20个项目在建,这些新项目将是支撑中海油未来增产的基础。深海方面,中海油在南海深水已获得储量较大的发现,如陵水17-2项目等。 总体来看,在常规油气领域,中国主力油气田都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产建效率在下降,要稳产还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罗平亚表示,常规油气的增产和稳产难度在不断加大。低渗透油气田的有效开发难度很大,常规天然气田的开发深度越来越深,这都要求上游的勘探开发必须要大大增加投资和技术创新、攻关的力度。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常规油气的主要任务是稳住产量,大幅增储上产的突破口主要还在非常规油气资源上。 王宜林今年3月透露,中石油未来要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并对页岩气相关指标进行了上调:2020年页岩气产量力争达到120亿立方米,到2025年产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产量再翻一番。与此同时,对致密气相关指标也进行了上调,中石油计划到2020年致密气产量调增到320亿立方米,2025年达到350亿立方米。 对于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前景,罗平亚分析说,与常规油气相比,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钻井、完井、采油、采气等一系列技术都要进一步攻关,而且国外的技术也不一定适用,必须我们自己去进行创新研究。中国的页岩气开发从零开始,到现在已实现了大规摸工业化、商业化开发。未来,中国的页岩气产量还有大量增加的可能性,翻番不是问题,但这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进步。 在“三桶油”各自发力勘探开发的同时,三家公司之间的合作也开创了新的模式。今年7月,中石油与中石化宣布,将在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盆地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共涉及探矿权区块81个、面积约30.58万平方公里;同时,中石化与中海油宣布,将在渤海湾、北部湾、苏北和南黄海盆地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共涉及探矿权区块19个、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一个人干活肯定不如两个人一起干活好。大家一起联合攻关,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增储上产。”有“三桶油”内部人士对此评价说。 页岩油能否复制页岩气革命 美国页岩油气的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能源供应格局。与美国相比,中国的页岩气开发起步较晚,但如今也进入了商业化开发的阶段,页岩油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页岩油的潜力多有大?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年版)数据显示,美国从2012年实现页岩油革命开始,石油产量已增加超过700万桶/天。2018年,美国石油产量增加220万桶/天,创造了所有国家有史以来年度增产最高的纪录。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说,美国的增产数据证实了页岩革命有实实在在的效果,消除了人们的质疑。 据IEA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的页岩油资源丰富,可采资源量约45亿吨,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全球排第三位,是未来重要的战略性接替资源。不过,中国官方尚未对中国的页岩油资源发布全面的准确数据。 页岩油是储集在页岩之中的石油资源,渗透率极低,开发难度巨大。中国曾经在多年前提出过开发页岩油的想法,抚顺等地也尝试开采了一些页岩油,但一直没有获得突破。 中石油旗下的大港油田是其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先锋。今年2月,中石油宣布,大港油田新增亿吨页岩油储量,今年底将实现5万吨页岩油产量,在中国渤海湾盆地页岩油的工业化开发上实现零的突破。 中石化旗下的胜利油田从2007年开始关注页岩油气领域,2009年正式立项研究。 今年5月,胜利油田成立页岩油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组,对页岩油勘探开发进行攻关。胜利油田对页岩油设立了“两个三年”的目标:第一个三年是指在2020年取得页岩油勘探开发先导试的成功;第二个三年是指在2023年形成页岩油商业开发规模。 蔡勋育表示,中石化在页岩油方面一直高度重,把它作为东部老油田未来接替的战略领域来培育。一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加强选区评价和页岩油甜点区和甜点层分布,一方面加强重点地区攻关,在胜利油田渤海湾盆地、江汉油田江汉盆地和四川盆地开辟了三个实试区,部署了两批近十口井,开展地质评价和工程工艺技术攻关。目前初步完成的情况好,效果不错,取全取准了第一手评价资料,证实了地质识别,工程技术攻关进展也顺利。 蔡勋育补充说,对于页岩油开发,也要实事求是,加强基础,攻关瓶颈,稳步推进,慢不得急不得、过热更不得。希望国家适度给予财政支持、科技支持,调动各企业积极性。 其实,与美国相比,中国的页岩油开发不管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的页岩油属陆相湖相沉积,与美国海相沉积差异较大,有它自身特殊性。 “美国的页岩油革命获得成功,是因为具备了其他国家没做到的四大因素。”戴思攀对《财经》记者说,首先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问题,美国的矿产资源属于私人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十分欢迎对其开发;第二,美国的人口密度较低;第三,美国的石油管网和油服市场比较成熟,这些都有助于页岩油的开发。另外,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美国崇尚竞争,有两三百家公司参与了页岩油气开发的竞争,使得其生产效率很快得到提升。 不过,罗平亚对中国的页岩油开发前景仍然比较乐观。他说,现在我们攻关的页岩油跟以前曾少量开采的所谓“页岩油”不是一回事,此前的“页岩油”准确的名称应该是油页岩。两者的地质条件和探勘开采模式都不一样。 罗平亚说,中国现在已经能够生产出页岩油来了,只是距离实现商业化开发还需要一段时间。根据目前的情况预计,到2025年,中国页岩油有望实现工业化生产,不过具体规模能达到多少还不好说。 对于页岩油的开发成本,多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大规模工业化量产之前,页岩油的开发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常规石油开发的成本都是可能的。美国的页岩油开发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将成本降至与常规石油差不多的水平,中国的地质情况更复杂,现在还不好估算其成本发展曲线。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