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胜利油田海上新服务基地交通码头获得港口经营许可,正式投入使用,为深入开展“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奠定基础。
新服务基地交通码头投用后,将大幅缩短海上交通航程、提高船舶运行时率。长期以来,胜利海上作业人员出海,均在东营港内港码头乘船,需绕过中国海油长约14.6公里的引桥及码头,按船舶航速10海里/小时计算,到达距离陆地12海里的中心三号平台单程需要近2.5小时,而从新服务基地码头出发,仅仅需要1小时左右,单程可节省近1.5小时,而这一来一回,省下来的3到4个小时,将有效用在海上平台的各项作业施工中。
众所周知,对于海上油气生产来说,有效的工作时间投入是至关重要的。胜利海上油田分为埕岛油田和新北油田两个主力油田,其中,主力油区埕岛油田原油产量占到90%以上。建设之初,海上油田采用了“中心平台+卫星平台+陆岸终端”的生产运行模式,有着平台数量多、分布分散的特点,这也让船舶运行时率成为影响海上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天,大约有10艘以上船舶在埕岛海域井区作业,完成住人平台生产用料补给、生活物料配送、干部员工倒班以及无人驻守平台油水井管理等工作。“以前,一条船一天也就跑四五个平台,现在可以跑到七八个,省下一条船就能省下将近万元的费用。” 中石化文明建设标兵、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安全工程师亢嘉颖说。
百日攻坚创效活动以来,通过统筹优化、船舶留守新码头出航等多种举措,4月份,胜利海上累计实现交通船舶费用优化增效17万元,而这些费用将有效投入到海上隐患治理、基础提升等工作,在提速提效、优质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看得见的是效益增长,看不见的是效率提升。新码头应用提升了船舶靠泊率,让有效高效的时间留在井区、留在平台,海上攻坚创效成果显著:4月11日,胜利海域埕岛油田东斜坡评价井埕北830井自喷投产,获日产179立方米工业油流且不含水,展现出胜利海域良好的勘探前景;4月19日,胜利海上累计产油突破6000万吨大关,增储增产增效阵地地位日益巩固;海洋工程建设、油井作业措施、隐患专项治理等工作提速提效推进,较计划施工工期提前近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