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科技管理部组织召开集团公司注气提高采收率专题研讨会,专题研究推动我国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革命和商业化推广应用。中国石油高含水及难动用主力油田有望步入气驱时代。目前,相关单位正在加紧进行项目攻关和现场试验。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在玉门探索空气驱技术,拉开了我国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的序幕,由于机理认识欠缺,关键技术未能突破。90年代,随着大庆萨尔图第一个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喇嘛甸第一个烃气驱先导试验、华北雁翎第一个氮气重力驱先导试验的开展,在气驱技术上做出了二次尝试,但关键核心技术配套性较差,未能跨入工业化试验。
进入21世纪后,气驱技术迎来快速发展期。在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开发试验支持下,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工艺技术配套和矿场试验取得重大进展,二氧化碳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烃气重力驱试验提高采收率25个百分点以上,空气泡沫驱试验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以上。
国内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后,复合驱已实现接替并形成工业规模,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气驱提高采收率仍处于技术攻关和工业试验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工业应用。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匡立春教授介绍,注气可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和难采储量动用率,有望成为低渗透油田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战略主体技术,这对于国内大量低渗透致密油储量的有效动用和提高采收率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各个主力油田都进入了高含水开发阶段,新发现大量低品质储量,对气驱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
会上,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等介绍了注气提高采收率攻关进展、存在问题及建议,院士专家等就如何加快集团公司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特别是聚焦核心技术瓶颈突破与规模应用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