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透视:煤层气为何屡交低分答卷

   2021-01-18 人民网—能源频道

62

核心提示:    原文来源:中国能源报    本报记者 朱妍    煤层气开发兼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补充清洁能

    原文来源:中国能源报

    本报记者 朱妍

    煤层气开发兼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补充清洁能源供给、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效益。从中央到地方均多次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但“十一五”至“十三五”,产业连续3次未能实现五年规划目标——

    

    隆冬时节,户外呵气成霜。在太行山西侧的晋南沁水盆地,负责巡检工作的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分公司员工张鹏,需要刮掉仪表玻璃上的冰渣才能看清数字。作为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勘探开发程度最高的区域,这里已连续多年成为冬季用气保供主产区。

    “抽采煤层气,不仅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更可获得优质高效的洁净能源,弥补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供应的不足。按照山西省统一调控,我们已连续多年全面完成冬季保供任务。”华北油田副总经理朱庆忠告诉记者。

    正是基于多重效益,煤层气产业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与支持。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其抽采量要达到240亿立方米,较2015年末增加60亿立方米,增幅为1/3;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100亿立方米、煤矿瓦斯抽采140亿立方米,较2015年末分别增加56亿立方米和4亿立方米,增幅分别为127%和3%。但据记者了解,“十三五”已经收官,上述目标却未能如期完成。例如,地面产量约为60亿立方米,较“十二五”末仅增加16亿立方米,与“十三五”目标相差多达40亿立方米,目标完成率仅约六成。

    面对长期低迷的发展现实,“十四五”煤层气产业何去何从,亟待主管部门明确方向。

    继“十一五”“十二五”任务未达标后,“十三五”规划目标再度落空

    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是吸附在煤层及其周围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为治理煤矿瓦斯事故,在煤矿开采前、开采中抽采煤层气,是一项必要的安全生产措施。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煤层气与天然气燃烧值相当,可作为清洁能源使用。此外,每利用1亿立方米甲烷,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50万吨,如果240亿立方米发展目标能够实现,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6亿吨。

    统计显示,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36.81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为鼓励开发,自“十一五”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等多项支持政策。

    然而,这一被寄予厚望的产业,现实发展却长期不尽如人意。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尽管官方数据暂未公布,但可以肯定,“十三五”规划目标落空已是既定事实。“综合多方信息,地面抽采产量在60亿立方米左右,相比100亿立方米目标刚刚过半。”原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乔德武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层气研究中心主任张遂安也称,继“十一五”“十二五”任务未达标后,这已是煤层气产业五年规划目标第三次落空。

    按照“十二五”规划,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要实现300亿立方米,地面开发、煤矿瓦斯抽采量分别为160亿立方米、140亿立方米。但截至2015年,地上、地下开发目标均未完成,特别是地面开发量仅为44亿立方米,大幅低于目标数值。“实际上,‘十三五’规划已作出战略调整,产量目标较上个五年有所降低。到了‘十三五’中期评估阶段,国家能源局反复讨论,最终决定不调整目标,当时还是比较有信心。”一位熟悉情况的专家透露。

    多次参与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和中期评估讨论的张遂安也称,国家层面一直希望“力争实现”目标。“之所以出台各项支持政策,也是因为非常看重煤层气的产业效益,特别是从根本上治理瓦斯隐患。”

    长期面临资源动用率低、单井产量低、运行效率低等困扰

    是什么让煤层气表现如此之差?记者了解到,首先是目标设定“过高”。

    张遂安表示,煤层气产业自“十一五”初期起步,为激励发展,第一个五年目标有意定得偏高。在国民经济及产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目标同样有所拔高。“2011-2012年,煤层气产业的确迎来快速发展,但在2013年后,行业受到了经济增速放缓、国际油价走低等冲击。

    在制定产业‘十三五’规划时,制定者普遍认为,在前两个五年的高目标下,‘十三五’目标不宜降低太多。”

    除了外部客观因素干扰,产业发展困难更多是自身原因使然。多位专家坦言,虽然我国煤层气资源量丰富,但要实现有效开采却非易事,行业长期面临资源动用率低、单井产量低、运行效率低等困扰。例如,“十三五”初期,全国煤层气产量多集中于山西晋城、离柳两大区域,全国总资源动用率不足0.1%。直至目前,这一情况仍无明显好转。

    乔德武进一步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气产业目前难以实现对资源目标的精准调查评价,也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勘探开发技术。除少数区域外,大多数煤层气井的日产量只有几百、上千立方米,约为国外单井日均产量的1/3。“煤企大多将其看作安全生产的措施,油气公司往往也仅将其视作副业。因此,长期以来,煤层气开发利用从未被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钻研,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另有不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因难采资源比重大、技术发展受限,在现行市场条件下,开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比如,某企业开采成本约为1.3元/立方米,但气价随行就市在1.3-2元/立方米不等。在1.74元/立方米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率只有3%左右。价格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企业很可能亏损。”

    矿业权登记面积过小,导致可动用的资源偏少,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行业现况虽然低迷,但煤层气的产业前景依然广阔。据中联煤层气公司董事长俞进介绍,从2000米以浅资源来看,其储量、可采资源量各占我国常规天然气的1/3和1/5。作为优质的补充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既要正视问题,也要看到现实之需。特别是在碳减排要求下,将原本排放到大气中的甲烷大量抽采利用,现实意义重大。”张遂安指出,目前,全国煤层气矿业权总面积为5.13万平方千米,仅占自身资源赋存区域的15.8%,相当于我国陆上油气矿业权面积的1.72%。但从产量比重来看,2019年煤层气井下、地面开发量对天然气总产量的贡献分别占到10.88%、3.35%。“若按照矿业权单位面积贡献率计算,煤层气较常规天然气的生产效率更高。换句话说,矿业权登记面积过小,导致可动用的资源偏少,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如何进一步释放产量,是‘十四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述未具名专家指出,我国煤层气资源70%以上属于难采资源,要想做到摸得准、探得明、采得出、用得上,技术仍是最大的拦路虎。“不可否认,近年来技术进步有目共睹。但同时,即便是开采原理相近,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资源分布、煤层构造等因素各不相同,一项技术在这里可行,到了另一个区块可能就不再适用,更谈不上兼顾成本效率。适用于不同区块、包打天下的勘探开发技术目前尚未真正形成。煤矿与煤矿之间的开采条件及其技术、成本尚且不同,煤层气开发怎会一样呢?建议根据资源状况,按大盆地、大区域分类进行联合攻关,因地制宜提升技术的适应性。如不解决技术问题,‘十四五’期间产业也将很难回暖。”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