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数字化 助力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

   2021-05-12 中国经济网

72

核心提示:    中国经济网广州5月11日讯 今日,“零碳中国行2021·广州”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会上,大家就

    中国经济网广州5月11日讯 今日,“零碳中国行2021·广州”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会上,大家就“能源数字化,助力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主题进行深刻交流与讨论,共同探讨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遇,以及如何助力广东省碳中和目标的率先达成。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将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分区域分行业推动碳排放达峰,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志洋致辞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志洋在大会中提到,衷心希望今天参会的广大企业和社会组织,特别是以华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深化交流合作,形成创新和发展合力,为广东省能源高质量、数字化发展作出新贡献。诚挚欢迎更多优秀市场主体加入广东省能源产业发展的大军中,协同推进先进成熟数字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助力广东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征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携手共创广东能源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美好明天。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致辞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表示:“碳中和‘30/60’目标必然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既意味着能源生产、能源消费的革命,也是一次各行各业全面升级换代的机会。它将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碳中和时代,华为数字能源将瓦特技术、热技术、储能技术、云与AI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创新融合,聚焦清洁发电、交通电动化、绿色ICT基础设施、工业与建筑节能、智能配电、储能等领域,加速能源数字化,推动零碳智能社会的建设。”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发表主题演讲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能源变革转型是关键。能源要转型,数字化是必然选择。广东在数字能源发展方向上基础强、条件好,可以大有作为。当前广东省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施1+1+9工作部署,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希望大家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主动拥抱新一代的信息和数字技术,加快推动广东能源数字化转型。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周建军指出,能源数字化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源网荷储”4大应用场景,华为将能量流与信息流有机融合,助力广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表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能源电力行业冲击性很大,要求电力系统要柔性可控,我们未来的电力系统就要做到能够“无条件”接受新能源。需要以信息化、数字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我们称作透明电力系统。建设具备云资源储存、大数据处理、数据驱动分析、高度智能化等能力的强大软件平台,使电网可见、可知、可控,实现智能运行。透明电网从理论要变成现实,要有丰富的想象,开阔的视野,强大的执行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勇表示,能源多元化、用能多样化为数字能源技术提供了重要的舞台。数字能源将为现代能源体系构建提供新动能、新途径、新的知识和技术体系、新的解决方案。在快速发展进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数字能源的安全性,高度重视系统和装备的自主性、自创性。能源数字化还应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融合,并且要与乡村振兴结合,促进农业农村能源体系取得跨越式发展。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方良周强调,实现碳中和最核心的要素是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华为数字能源,通过零碳全场景解决方案,包括零碳发电、零碳ICT能源、零碳出行以及零碳园区,持续助力广东能源结构转型、助力构建绿色ICT,使能行业减碳。

    围绕“能源数字化,助力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丁高,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哲,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规划技术部总经理罗伟民,广东云下汇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宏,格力电器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赵志刚均作了精彩演讲。此外,此次大会共同见证了“合作开放、共赢未来-零碳示范标杆启动仪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仪式。

    华为数字能源在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领域具有超过30年的深厚积累,未来,数字能源将不断开放生态,将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开放给合作伙伴,共建广东乃至全球的开放、合作、共赢的能源健康生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