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赛道上跑出“西安高新模式”

   2021-06-26

289

核心提示:  原文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崔 爽   利用好技术创新、政策引导、碳汇管理、低碳建设这“四个抓手

  原文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崔 爽 

  利用好技术创新、政策引导、碳汇管理、低碳建设这“四个抓手”,西安高新区正在探索并将努力形成既有区域特色,又可引领全国的碳中和“西安高新模式”。

  “西安高新区要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做好先锋,起到示范作用。”6月8日,在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高峰会议上,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齐海兵如此表示,作为首批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西安高新区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2025区域碳达峰、2050区域碳中和”的总体目标。

  利用好技术创新、政策引导、碳汇管理、低碳建设这“四个抓手”,西安高新区正在探索并将努力形成既有区域特色,又可引领全国的碳中和“西安高新模式”。

  按照总体目标要求,到2025年,西安高新区将创建碳中和企业50家,实现区域碳达峰,相比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5%,碳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30年,新增碳中和企业200家左右;到2050年,实现区域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 低碳技术是基础

  在齐海兵看来,“西安高新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明确的路线图,其中绿色技术的创新、产业链的绿色低碳改造、交通及城市的减碳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力争到2025年,西安高新区公共汽车、出租车实现新能源汽车100%替代。届时,在西安高新区作业的工程车辆和设备中,60%以上要采用氢能等清洁能源;到2030年,这一比例要达到85%以上。”齐海兵说。

  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齐海兵表示,一方面,西安高新区构建了低碳节能型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西安高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0.11吨标煤/万元,相当于国家高新区平均水平的1/4。另一方面,西安高新区建立了绿色融合发展机制,储备了大量低碳绿色技术。据其介绍,西安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在绿色建筑等方面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绿色低碳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产学研用”互通的绿色融合发展机制。截至2020年底,申请各类专利29.89万件,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373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创新中心等311个,其中国家级的有44个。

  开展碳汇管理 形成区域特色

  “西安高新区在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齐海兵介绍,在西安高新区1079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有森林面积5691公顷,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3711公顷,绿化面积1081万平方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229.9亿元。初步估算,西安高新区生态与绿化用地年碳汇能力达数百万吨,这为实现区域碳中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障。

  因此,“以碳汇管理为抓手,建好交易制度体系”是西安高新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齐海兵介绍,西安高新区要开展森林认证与碳汇核算。充分挖掘利用秦岭保护区的碳汇功能,研究形成高新区生态用地碳汇基准,建立碳资产综合管理平台,对高新区森林碳汇资源和企业碳排放情况进行一站式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要形成并逐步完善企业碳排放交易制度。一方面提升区域生态碳汇能力,以“林长制”推动生态保护,对高新区森林每年的碳汇量进行核算;另一方面,建立碳排放交易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优先低价购买优质碳汇资产的途径,将碳汇交易所得分配给秦岭保护工作、碳中和技术攻关奖励基金和碳中和基金。

  同时,还要拓展高新区外部碳汇空间。开展跨区域合作,新建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森林保护等项目。在取得国家或国际认可的碳汇认证基础上,对外开展碳汇交易,实现高新区森林资源的“金山银山”价值,促进秦岭保护与区域碳中和两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齐海兵强调,要用好政策“指挥棒”,用“真金白银”支撑绿水青山。如设立专项碳中和技术攻关奖励基金,对在清洁生产技术、低碳生产技术、碳利用技术攻关及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重点奖励;制定明确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路线图,明确各主导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设立碳中和基金,用于奖励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企业,并对开展碳中和产品认证、合同能源管理等工作的企业以“后补贴”的方式进行奖励。

  相关链接

  火炬中心联合国家高新区 发起“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

  6月8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高峰会议。会上,火炬中心联合西安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12家国家高新区共同发起《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对国家高新区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给出了明确指引,对推动高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积极贡献科技解决方案。

  宣言包含六大主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支持前沿性、颠覆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加快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积极培育支持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完善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着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集群化、国际化发展。

  宣言指导各地高新区开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发展战略及路径研究,加快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产业与能源体系。同时还指出了绿色科技的关键领域,包括碳捕捉、碳存储、碳利用、电网级电力存储、先进生物燃料和低碳制氢等,表示要支持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为新时代高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冲锋号。

  会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碳中和目标推动中国只能走“第三条道路”,即“低碳或零碳较高增长”的发展道路,通过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的建设,同时实现高生产率,力争减碳和增长双赢。

  “当下我国经济增速较高,有利于绿色产品的创新与推广。”刘世锦表示,此外最为关键的是我国在绿色技术、产业领域已有一定积累,在实现“双碳”目标发展之际,能够在全球范围赢得技术和市场的竞争优势。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国家高新区理应成为引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产业转化的排头兵,也必将成为工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要牵住的“牛鼻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