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旦刚过,多款新能源汽车新品集中亮相,将在年内陆续交付,佐证了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的观点——“合资车企会在今明年集体发力,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激烈竞争期”。
近年来,凭借先发优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较快,尤其是2021年以来,一改传统燃油车时代被合资品牌挤压的局面,市场渗透率比主流合资品牌高十余倍,集体冲击中高端细分市场。同时,智己汽车、飞凡汽车、岚图汽车、沙龙智行、极氪汽车等新能源品牌亮相,所推出的车型售价均突破30万元,摆脱了以往自主品牌“低端”的刻板印象。此外,新造车企业的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销量大涨,纷纷跨过“生死线”。
然而,合资品牌毕竟积累深厚、实力强劲,新能源转型的后发潜力不可小觑。如部分在国内市场表现不佳的车型在欧洲等海外市场有着不错的销量,且不少合资品牌开始加码新能源汽车,大批车型将在今年量产上市。同时,尽管自主品牌销量大增,但尚未达到盈利平衡点,根基并不牢固。
除上述因素外,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靴子也于近日落地。这意味着再有不到一年时间,自主品牌将独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怎么办?
不进则退,慢进也退。需要明确的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市场化攻坚期,车企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将成为常态。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进入陡峭的增长曲线,预计2022年销量或超550万辆,较2021年的340万辆大幅增长,如此规模的市场空间对所有车企均是机会,且是逆转生死的机会。也就是说,尽管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半场电动化的竞争中表现还不错,但并未实现“强起来”。而且,新能源汽车真正决胜负的是下半场智能网联的竞争,无论对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而言,机会均等,或先发制人、持续领先,或后发先至、逆转市场。
时间不等人,机会也不等人。自主品牌需尽快“强起来”,运用好双积分等非补贴政策,发挥轻装上阵、转型力度大等优势,继续加强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创新,筑强产业链,才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中有一较高下的实力,否则难免提前出局。王旭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