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行业迎投资新风口

   2021-12-30 中化新网

37

核心提示:近期几度拉升的氢能源板块再度成为A股焦点。继12月23日雪人股份、韶钢松山等8家股票同时涨停之后,12月27日

近期几度拉升的氢能源板块再度成为A股焦点。继12月23日雪人股份、韶钢松山等8家股票同时涨停之后,12月27日雪人股份、首航高科等7家股票再度涨停。据同花顺统计数据,12月份以来氢能源板块累计涨幅已经达到7.36%。

多家券商认为,近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释放了氢能源发展的积极信号,对板块走强起到利好刺激。出于对未来氢能应用场景的良好预期,叠加政策密集支持,氢能行业迎来投资风口。

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氢能政策进入密集出台期,政策发力催化资本投入,助推行业驶入快车道。”光大证券指出,氢能清洁高效应用广,国内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公司加速布局,尤其是制氢与加氢站环节蓄势待发。

中信证券也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驱动下,氢能地位逐步提升。燃料电池示范应用政策启动后,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推出的预期也在升温。在政策鼓励下,氢能产业化节奏有望提速,市场对未来氢能应用场景的预期也更加明确。

事实上,氢能虽然在新能源中属于发力较晚的一环,但是已经引起顶层关注,近期国家和各地支持氢能发展的政策密集落地,氢能产业有望走上发展快车道。

12月17日,深圳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到2025年达到500亿元、2035年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此前,我国已发布了至少35项氢能源相关政策,接近30个省份出台了省级相关的氢能源规划,制氢、储氢和燃料电池的相关标准也日渐成熟。

其中,北京提出,要在2023年前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上海表示,要在2023年前建设加氢站接近100座,形成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以及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1万辆;广东提出,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加氢站规划建设,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布局建设约300座加氢站。

企业加快产业布局

在政策密集出台的利好支持下,氢能发展空间令人瞩目,众多企业加速发展氢能产业,争取早日分得一杯羹。

制氢环节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裂解重整制氢;二是氯碱尾气、焦炉煤气、炼厂干气等工业副产含氢尾气回收制氢;三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鸿达兴业作为国内氯碱制氢的龙头企业,凭借资源优势提早布局氢能和储氢产业,现已形成液氢、高纯氢气、超纯氢气等氢气全业态产能,纯度可达99.9999%以上。2016年,鸿达兴业确立了“制氢、储氢、储能、运氢”全产业链的发展坐标。2019年,在内蒙古成功建设第一座加氢站,2020年4月投资兴建了中国首条民用液氢生产线,打破了氢气液化领域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民用液氢生产的空白。

“美锦能源作为国内主要的独立焦炭生产商之一,正由传统能源向氢能源转型升级,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美锦能源副总裁姚锦丽表示,公司目前已完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上游搭建氢气制储运加用产业链;中游搭建从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整车制造的核心装备产业链;下游推进六大区域发展战略,形成研发、生产制造、商业化应用的“氢能源全生命周期”生态链,持续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集群。

绿氢项目备受青睐

氢气按照生产方式分为绿氢、蓝氢和灰氢。其中,蓝氢是用天然气制造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碳捕捉、利用与储存(CCUS)等先进技术实现低排放;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氢气,由于技术成熟成本低,目前产量占全球氢产量的95%左右;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制造的氢气,最典型的就是光伏发电、电解制氢。绿氢没有任何碳排放,但受限于技术及成本,应用规模还很有限。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光伏巨头均在布局绿氢产业,通过签约合作等模式,成为绿氢制造领域的“先行者”。11月30日,中国石化在北京、乌鲁木齐、新疆库车三地举行云启动仪式,宣布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石化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是彼时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项目。该项目配建21万立方米储氢球罐,输氢能力可达2.8万标立方米/小时,投产后年产绿氢2万吨。

宝丰能源于2019年开始建设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项目,是已知全球单厂规模最大、单台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今年4月首批装置成功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2.4亿标立方米绿氢。

“长期来看,低成本和低碳排放是基本的制氢要求,可再生能源电解水是制氢终极的路线。”平安证券分析师刘永来在研报中指出。(中国化工报 李冬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