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气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2021-12-29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55

核心提示:1—11月份,生产原油18248万吨,同比增长2.5%,比2019年同期增长4.2%,两年平均增长2.1%;生产天然气1860亿

1—11月份,生产原油18248万吨,同比增长2.5%,比2019年同期增长4.2%,两年平均增长2.1%;生产天然气1860亿方,同比增长8.9%,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两年平均增长9.1%……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油气生产数据,彰显出我国油气产业稳产保供的十足底气。

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和科研资金投入力度,坚定不移推进油气增储上产,油气勘探开发成绩耀眼。尤其是今年以来,以“三桶油”为代表的石油央企全力践行“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在推动我国原油持续增产稳产、天然气快速上产的同时,勘探开发屡获重大发现,为油气资源的战略接续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早在2019年,为提高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强调石油企业要落实增储上产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完成2019—2025年“七年行动计划”要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国原油实现增产稳产,天然气持续快速上产。2019年、2020年和今年前11个月,分别生产原油1.91亿吨、1.95亿吨、1.82亿吨,同比增长0.9%、1.6%、2.5%;生产天然气1761.7亿方、1925亿方、1860亿方,同比增长9.8%、10%、8.9%。

今年11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全面进入供暖季,用气量骤增。为保冬供,各大气田开启高负荷生产模式。全国天然气日供应量超10亿方,同比增幅达11%。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看来,油气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我国下游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的原油和天然气相较于去年继续稳产增产,大大增强了下游保供的信心。与此同时,‘三桶油’与国际油气公司新签订了大额LNG进口合同,国内的油气供应有了更多保障。前几个月,欧洲国家出现了明显的能源供应短缺,反观我国,油气保供、应急调峰、责任落实都做得非常到位,从政府到企业再到用户,有一系列的推进机制,整体统筹能力很强,保供工作做得很不错。”

油气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今年我国油气勘探也频传捷报——6月,中国石油在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新发现10亿吨级超大油气区、在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探明10亿吨级页岩油整装大油田;8月,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战略性突破,预计新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将成为大庆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近日,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今年全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67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681亿方。

一系列重大发现,为油气增产稳产、战略接续提供了重要支撑。

市场化改革疾步走向深入

油气的安全稳定供应,离不开油气市场的体制机制改革。自2019年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以来,我国油气“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市场化体制改革快步走向深入。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油气领域已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市场竞争主体多元的目标,对实现油气资源的灵活、高效配置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家管网公司挂牌成立之后,一直在进行各种整合和制度建设。比如建立了托运商管理制度,也会定期公布接收站、储气库、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剩余能力。这为市场主体提供了诸多便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表示,以前“三桶油”都需要依赖自己有限的管道来布局销售市场,管网公平开放后,他们可以在全国各地组建销售公司,市场布局不再受到限制。

“三桶油”市场扩围的同时,城燃企业也开始携手国际天然气资源商,主动寻求海外资源,不断推动市场化改革加速向前。以佛燃能源与bp的合作为例,根据双方签订的天然气购销协议,bp自今年起向佛燃能源提供为期两年的管道天然气资源,年合同量为30万吨。该合作成为国内城市燃气企业与国际天然气资源商直接合作的一次新突破。城燃企业向国际供应商采购天然气资源,有利于丰富气源采购渠道,引入多元化气源,保障稳定供应。

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国内油气资源交易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例如,为积极探索国内成品油市场化交易的创新模式,中海油广东销售有限公司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多次开展汽柴油现货挂牌和竞价交易,已吸引众多市场主体报名参与。该交易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上下游双方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整合交易资源、拓宽交易渠道。

“市场化改革使得很多市场主体进入下游领域,资源供应来源由此变得更加多元,从而提升了保供的整体能力和水平。”郭焦锋说,现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才刚刚起步,一些机制还没理顺,相信随着国家管网公司运营机制的不断完善,“全国一张网”的运营机制将对油气保供起到更大促进作用。

自主技术应用捷报频传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加快油气科技自主创新步伐,是实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关键所在。

郭焦锋指出:“技术进步是油气保供的核心,不管是油气的勘探开发,还是储存运输以及下游的生产加工,都离不开技术进步。有了技术进步,才能提高效率,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保障能源的安全供应。”

就在近日,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组获评2021年第二批“央企楷模”。据了解,我国海域深水油气资源约300亿吨油当量。向深海要油气,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方向。2014年年底,“深海一号”大气田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组开启了建设“南海万亿方大气区”的征程。今年6月25日,“深海一号”气田正式投产供气。它每年将为粤港琼等地供应30亿方深海天然气,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岛建设和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强保障,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据介绍,“深海一号”能源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它的建造实现了3项世界首创技术,以及13项国内首创技术,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今年5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在渤海试油成功,打破了西方石油公司的技术垄断,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系统重量减轻40%,成本降低30%。

为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中国海油攻克超大型LNG储罐核心技术,全球自行设计的27万方全容量LNG储罐于今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新动能。

“无论从哪个领域来讲,技术创新肯定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手段。”陈守海表示,就上游勘探开发来说,像“深海一号”这样的技术创新成果,必然使我们能够发现、开采更多的油气资源,进入新的领域。“原来不能发现、不能开采的,变得能够发现、能够开采,或以更低的成本发现和开采,大大提高了油气资源储备量和供应安全程度。”(中国能源网 李玲)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