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八次的成品油调价让许多人担忧:国内油价究竟要上涨到什么程度?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明确表示“成品油价在年底争取涨到8元/升,最佳理想价是10元/升。”冯秘书长认为,由于国内油价低于国际市场油价,为防止石油外流和弥补炼油企业亏损,成品油价理应上涨,但由于“开车的都是有钱人”,所以油价上调并没有忽视大众消费水平。
笔者承认,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倒挂”确实隐含了许多矛盾,有待调和,几大石油企业也一直借此说事,但涨价是惟一之道吗?成品油涨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石油外流和弥补企业亏损,但社会代价同样巨大,远不是如冯秘书长所言,没有忽视大众消费水平。
成品油价格上调,除了影响众多拥有私家车家庭的所谓“有钱人”外,对普通居民的影响同样巨大:出租车燃油成本增加要提价,城市公交要提价,居民用电因油价进成本、煤炭运费增加要提价,客运、货运价格同样需要涨价来弥补成本,如此等等。试问冯秘书长:这些行业的涨价,难道就没有影响到大众消费水平吗?再说,开车的也不都是“有钱人”。
油价上调是今年国家资源价格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改革同样需要“有理、有度、有节”。就目前而言,油价上调理由并不充分,根据在于:
一是石油作为国家战略性物资,流动性自然要比普通贸易品弱,其进口与出口,应该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难不成不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涨价,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将石油大批拉到国际市场去甩卖?
二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均控制了从最上游的勘探开采到最下游的加工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成品油价低,但其开采的原油成本更低,在成品油仍主要依靠国内原油冶炼的情况下,亏损真如其宣称的那么严重吗?再说,行业经营总是有亏有赢,三家石油巨头2005年净利润近2000亿元,说明其整体仍是赚的。
油价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今年年底成品油批发权对内资和外资开放后,国际油价冲击将更大。要化解这一冲击,靠单纯涨价以缩小油价“倒挂”并不能解决矛盾,因为这只是解决了资源价格偏低的问题,而并没有改变国内要素价格,尤其是劳动力价格更低这一事实。这种状况只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居民经济承受能力愈来愈弱,二是劳动力对资本的依附性愈来愈强。
所以,以成品油价格上调为代表的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应跳出单纯涨价这一误区。对这些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资源来说,加强出口管制和供给管制要比价格管制更重要,而这恰恰是我们一直忽略的地方。相信只要政府能跳出价格抓石油的进出口和供给,前些年几大石油企业去国际市场倒卖国内原油的情况就不会发生,国内频现的“油荒”也同样不会发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牛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