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海之滨、湄洲湾南岸的福建泉港石化基地,近年来日益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绿色观点:决策必需生态环保优先
近几年,泉港化工园区已初步形成以福建炼油乙烯为龙头,以聚丙烯、烧碱等中游项目为延伸,以塑胶、塑料等下游项目为配套的石化产业经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园区提出了“产业发展一体化、公用设施一体化、商贸物流一体化、环保安全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开发方针。
去年以来,园区推行严格项目准入制,坚持“好”字当头谋发展,对环境指标、能源消耗、用地合理性、产业布局、技术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评审,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已经落户的逐步调整或实施搬近,拒绝了普安五金电镀工业片区、10万吨聚丙烯等十余个环境污染、重复建设项目入驻,涉及投资额20多亿元。只要是不符合石化产业导向,即便是分管领导签了字,评审组都可以一票否决,从而实现产业发展从无序、随机、盲目向有序、目标明确、科学的转变,充分发挥石化园区的整体优势。目前,该园区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高技术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实施、形成节能减排管理网络和制度体系,鼓励和督促全员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绿色路径: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
保护环境生态建设,实行绿色开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是泉港新一轮园区开发过程中坚持不变的指导思想。参照国际通行的公用工程岛模式,目前,园区已建成火电厂、工业水厂、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等主要公用工程,为区内企业统一提供生产所需的各项配套服务,实现公用工程的规模运行与资源共享,并可实时监控企业达标排放。同时,园区不断加强区内生态隔离带与净化带的绿化建设,规划总面积约16.5平方千米绿化隔离带已动工,改善区内环境质量,减少化工发展带来的环境成本。
目前化工园区内124家化工企业将进一步落实环保优先的开发理念,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覆盖整个生产区域的环境实时监测系统,提高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园区严把项目进区环保关。认真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项目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要求,杜绝高毒害、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进区。
绿色选择:以资源特色走环保之路
“一脉两轴四带五区”模式是新一轮园区开发中“环保之路”的一次精确破题。整条脉络以烟墩山为源头,形成一条有机的绿色景观序列,贯穿主要产业功能区;两大贯穿规划区域的对外交通轴线;三条景观防护林带,一条滨河景观带;城市入口绿化区、森林公园、水域景观区、绿化苗木基地、城市公园,凸显环境保护和景观双重功能。同时,以建立“大型、先进、系列、集约”石化园区为目标,依托一批电力、油品储备等大型能源项目落地,建成重点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发挥能源安全保障作用;以福炼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带动南垦片区合成材料、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等系列开发,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形成园区开发的“极化”效应;依托天然良港优势,以临港各区域为重要节点,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并向腹地延伸;高起点规划24.5平方千米石化工业区,围绕乙烯、聚酯化纤、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物流等五大产业链,打造强势产业板块。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遍地开花模式,更强调一种点上的开发。这种点轴的开发模式,在环境保护方面是点上开发,面上保护,这样更有利于园区未来生态环境的保护。园区开发过程中,在重点发展石油、石化、新能源、纺织等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建设高效海洋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布局建设观光和生态功能区,并将形成石化港口新城和生态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