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行业发展2016年概述与2017年展望

   2017-01-23

41

核心提示:中国油气行业发展2017年展望01 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65%,三大油品供应过剩加剧,终端销售竞争更加激烈随着中

中国油气行业发展

2017年展望

01 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65%,三大油品供应过剩加剧,终端销售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缓中趋稳,我国成品油需求将进入平台期。同时,由于近两年我国加快原油进口,库存高企,未来原油需求增长空间有限。预计2017年中国石油表观需求量为5.68亿吨,同比增长2.1%。国内原油产量仍将低于2亿吨,对外依存度将升至65.1%。

2017年中国成品油需求增速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缓慢增长,汽柴煤需求表现继续分化。预计2017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5.57亿吨,较上年增加1800万吨;成品油产量3.6亿吨;成品油净出口量将超过4000万吨。国内成品油价格有望全面放开,终端销售环节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02 天然气需求稳中趋升,国家有望全面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

2017年,受环保政策和天然气价格竞争力提升的拉动,中国天然气需求稳步增长,预计表观消费量216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9%,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6.5%。

预计2017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380亿立方米(含煤制气),同比增长2.9%;天然气进口量8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对外依存度升至38.3%。

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国家将尽快全面理顺天然气价格,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天然气价格的机制。

03 中国炼油能力再度增长,炼厂开始新一轮油品质量升级工程

中国炼油能力将由前两年的减少和略增恢复为较快增长,预计2017年全国炼油能力净增3500万吨,达到7.9亿吨,增长4.6%。中国炼油能力过剩形势更加严峻。

预计炼厂开工率由76.7%下降至75%,原料成本回升使炼油毛利低于上年但仍保持较好水平。2017年在全面完成国V汽柴油质量升级的基础上,国内炼油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实施国Ⅵ升级改造。

2017年,中国乙烯总产能将达到2480.5万吨,新增产能170万吨,增长7.4%,乙烯自给率进一步提高。随着油价回升,煤(甲醇)基乙烯效益将有所改善。

  04 市场化改革将全面深入推进

2017年,油气行业“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仍是政策调节的重点,油气体制改革也将快速展开。《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预计将于年内推出。

国有企业改革将进入实施阶段,三大石油央企的改革将务实深入推进。在总部改革方面将明确定位、调整功能,压缩机构和人员;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将加快业务整合和专业化重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加快剥离社会服务功能,启动“三供一业”等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的工作。

2016年概述

01 中国经济缓中趋稳,能源消费小幅增长,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6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估计全年经济增长6.7%。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效果显著,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第三产业对GDP贡献提高,对外投资合作稳步增长。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增速1.4%,能源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能源结构继续改善。其中,煤炭消费39.1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4%降至62.4%;石油表观消费5.56亿吨,增长2.8%,占比仍为18.1%;天然气消费2040亿立方米,增长6.5%,占比升至6.2%;非化石能源增长8.9%,占比由12%升至13.3%。

全社会发电量6万亿千瓦时,增速5%,电力供需仍然宽松。核电新技术受关注,光伏补贴力度逐渐减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全年弃风、弃光率达19%,是近年来最高值。

02 石油消费增速放缓,成品油消费初现萎缩;成品油净出口猛增,石油对外依存度大增

2016年石油表观消费量5.56亿吨,剔除原油库存变动因素,实际消费增速约0.7%。石油净进口量3.56亿吨,同比增长9.2%,对外依存度64.4%,同比大增3.8%。

受供应侧改革效果显现、投资增速总体放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铁、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成品油需求增长区间下移,三大油品消费增速全面放缓,汽油仍是拉动国内油品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成品油供需宽松程度继续加剧,全国成品油产量估计为3.45亿吨,增长2.4%。全年净出口成品油约3255万吨,连续3年增幅高达50%,对亚太市场的影响急剧扩大。随着地炼三权放开,国内石油市场格局正发生重大转变,竞争越发激烈。

03 天然气供需总体宽松,季节性矛盾突出,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

2016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速低于预期,估计全年表观消费量2040亿立方米,考虑库存变化,同比增长6.4%。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6.2%,同比上升0.3%。

需求低迷和进口气增加导致国内淡季被迫压减天然气产量,天然气进口量7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较上年同期增加15.5%,对外依存度快速升至36.6%。

中国天然气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如北京市全年峰谷差达到6~8倍。由于储气库调峰能力严重不足,冬季天然气市场稳定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

2016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允许非居民用气价格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上浮,试点天然气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开储气价格,加强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行。天然气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新奥能源、广汇能源、华电集团、北京燃气等企业加快布局LNG业务。

  04 勘探生产由重规模转向求效益,原油产量跌破2亿吨,天然气产量增速继续放缓

上游勘探开发投资继续大幅缩减,但储量高峰期工程的后续效果显现,新增油气探明地质储量依然保持了10亿吨和5000亿立方米以上的较高水平。油气生产企业注重油气勘探效益与储量发现质量,重点转向老油区精细勘探,减少高成本增产措施,突出重点盆地和规模有效储量的开发。

国内全年原油产量约1.98亿吨,大幅下降7.1%。全国天然气产量保持2.1%的增长,增速继续跌破两位数,全年估计为1378亿立方米。页岩气开发保持较好势头,全年产量70亿立方米左右,煤层气维持45亿立方米的地面开采量。

05 炼油能力略增,地炼份额大增;乙烯产能继续增长,新增产能首次均为煤基烯烃

2016年中国炼油总能力7.5亿吨。其中新增能力2110万吨,淘汰能力2086万吨。全年原油加工量估计为5.39亿吨,增长3.2%;全国炼厂平均开工率回升1.3个百分点,达76.7%。地炼的崛起加剧了国内炼油业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竞争。前三季度,两大集团炼油平均毛利255.4元/吨,同比大增318%。炼厂较好完成了国V车用汽柴油的升级置换工作,生产柴汽比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柴油过剩问题。

乙烯总产能达2310万吨/年,新增的3个项目计110万吨/年产能首次均为煤(甲醇)基烯烃,非石油基乙烯产能已占总产能的19%。全年乙烯产量1790万吨,增长4.4%,装置总体开工率下降至77.5%。低油价下石油化工原料成本较低,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盈利水平回升明显,竞争力相对增强。

06 三大公司经营业绩表现各异,抓管理调结构深化改革,努力适应新常态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指标小幅下降。1~9月,三家股份公司海内外原油权益产量下降5.08%,天然气产量增长4.65%,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销售量均有所下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销售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1.85%、11.25%、23.22%。

面对严峻形势,三大公司坚持压减支出、降本增效,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升质量效益,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国石油推出总部机关改革方案,出台市场化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意见,力争到2030年跨国指数达到60%;中国石化出售旗下管道公司股份,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打造金融板块业务;中国海油明确了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的方向,启动总部职能优化和管理模式改革。

07 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稳中有增,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走出去取得新成效

2016年,石油企业海外权益油气产量估计为1.55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3%。其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权益产量分别为7800万吨、4400万吨和2300万吨。

低油价给海外项目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石油坚持走低成本发展,向重点项目倾斜,提升开发效益;中国石化更注重布局优化,优先发展富油气大盆地、常规项目和石油项目;中国海油从产量驱动向效益驱动转变。国有石油公司发展重点向“一带一路”地区倾斜,中国石油在伊朗、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及莫桑比克等加强投资合作;中国石化在沙特和俄罗斯开展油炼油气加工合作。

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等中小企业抓住低油价机会全面“走出去”,全年并购金额超过40亿美元,逐渐成为我国油气对外合作不可忽视的力量。

08 陆续发布能源领域"十三五"发展规划,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更加明晰

国家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石化、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电力、水电、风电、太阳能等14个专项规划,指明了未来5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加快推进能源革命与油气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化解石化过剩产能;增强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制定天然气发展目标、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

推进油气价格市场化,油气管网基础设施信息公开、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等综合性改革陆续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油气体制改革,支持新疆推进能源综合改革,有序支持重庆、江苏、上海、河北等省市开展天然气体制改革试点。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016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