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然气论坛专家观点集锦

   2017-01-22 石油商报

31

核心提示:川中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川东北高含硫气藏、焦石坝页岩气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四川盆地天然气

川中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川东北高含硫气藏、焦石坝页岩气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四川盆地天然气重大发现、生产建设成就引人注目。

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向何处去?1月5~6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组织“成都天然气论坛”,9名院士、110多名专家学者,就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畅言高见。

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

贾承造(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川盆地是全国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盆地,多层系含气,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条件。

胡见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川盆地含油气层系众多,古老地层含油含气,“多构造运动、多期不整合”加大了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增加了勘探难度,因此,可靠的长期稳定的封盖层是油气成藏的关键问题之一。

赵文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方兴未艾。西南油气田公司首次在川西北地区发现泥盆系含气,再增一套含气层,意义重大。

基础研究需要加强

贾承造(中国科学院院士):

要加强以储层为主的沉积评价,开展储层预测和分布规律研究;要开展川西北地震攻关研究,提高资料采集质量;要建立现代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和理念。

周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探索中国特色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开发出与整体经济水平相适应的页岩气资源。

金之钧(中国科学院院士):

要在天然气成藏的动态演化、盖层、生烃中心和运移等方面加强研究,高品质地震资料、系统取心、野外地质剖面的精细观测等第一手资料至关重要。

工程技术攻关大有作为

李阳(中国工程院院士):

要结合勘探新区块新领域,攻关地震资料采集和解释技术、测井技术,推进两项技术的结合,提高储层识别、描述的精度和水平。在页岩气方面,要加大压裂液、管材等新材料的应用,要优化压裂段设计,减少工作量,提高单井产量。

高德利(中国科学院院士):

要从战略角度去思考问题,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迈进。在复杂油气藏开发过程中,要推进钻井液、完井液、压裂液等工作液体的功能匹配,有序推进“一趟钻”技术、“会说话”钻头等方面的研究。

李根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要加大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系统研究力度,高精度三维地震、深井超深井的优快钻井、全过程欠平衡气体钻井、高性能的水基钻井液等7个方面的工程技术需要进一步配套提高。

天然气勘探层系多范围广难度大

金之钧(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川盆地页岩分布广,页岩气勘探潜力大,但岩性变化大,要正视风险评估,少走弯路;古老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领域。

赵文智(中国工程院院士):

川西北地区多层系、川中古隆起斜坡的勘探;泸州古隆起“源灶”条件好,要实施“第二次勘探”;要加强川中龙潭组、开江—梁平海槽和震旦系、寒武系、页岩气的研究,支撑勘探目标优选;有序加强基础研究和综合评价研究,有针对性地付诸实施。

庞雄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深层改造类致密气藏是重要的勘探目标,主要领域在安岳气田以北埋深1500~8000米深度地层领域。

刘树根(成都理工大教授):

川西中北段深层——超深层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基本条件,是未来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主要的有利地区。

王兴志(西南石油大学教授):

向更深、更古老地层进军,这一领域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要加大开发合作力度

  周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既要立足专业,又要跳出专业,把勘探、开发、钻井、工艺、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配套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赵文智(中国工程院院士):

商讨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大发展,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高德利(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然气勘探要以自主研发为主,要推进原始创新,要加强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