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转型升级呈现出发展速度变化、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动力转化三个基本点。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2005年以来全球份额将近翻番。不仅如此,我国化工行业也是过去10年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之一。
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积极“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并购、投资、销售等广泛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未来,随着中国历史成本优势的逐渐消失,中国的领先化工企业有必要放眼全球,实现运营全球化,从而发掘新的增长市场并保持全球竞争力。”科尔尼亚太地区能源工业管理合伙人陆浩文,在5月10日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发布《中国化工行业的全球机遇》发布会上说。
未来十年,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那么,我国的化工行业该如何在全球市场保持全球竞争力呢?
化工行业“走出去”成绩亮眼
我国化工业已形成强大的产业体系,覆盖炼化、石化、基础化工原料和化学品、化肥、农药、涂料、合成材料、特种化学品、橡胶制品、化工设备制造等20个领域。许多通用化学品的产量稳居世界一流,包括无机材料、乙烯、甲醇、化肥、农药、石油和化、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同时,我国化工业拥有如煤化工、钾加工处理、石墨、磷石膏加工等多样先进技术,并建立了全球规模的生产设备配置能力,以用于LNG的加工、精炼、裂化和合成氨生产。
2016年,我国化工行业的营业收入实现了13.3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总量的11.5%。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书记曾坚在会上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钾盐等能源资源矿藏丰富,是我国化学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大宗基础化工产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资源互补性很强。
2016年,我国从中东、中亚和俄罗斯进口原油2.4亿吨,占总进口量的62.8%;进口天然气3047.1万吨,占总进口量的56.3%;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进口天然橡胶246.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8.4%;向东南亚和南亚等国家出口化肥1653.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59.4%;出口聚氯乙烯和烧碱分别达到100万吨以上,占出口总量的95%左右。
在众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化工子行业中,曾坚说:“轮胎行业成绩较为突出,轮胎制造、天然橡胶种植、天然胶加工、模具制造与维修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投资设厂。比如在泰国罗勇工业园初步建成了轮胎生产制造基地,既缓解了天然橡胶资源短缺的矛盾,又化解了美国对我国轮胎产品实施的‘双反’贸易壁垒,获得了良好效益。”
据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庞广廉介绍,中策橡胶、青岛森麒麟轮胎以及山东玲珑轮胎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都为我国轮胎行业做出了表率。
中策橡胶利用泰国的天然胶资源,在泰国罗勇府泰中罗勇工业园投资了中策的海外首家工厂,也是泰国目前最大的轮胎厂,主要生产半钢子午线轮胎和部分全钢胎。
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在泰国罗勇府投资建设的世界最先进的轮胎工业4.0工厂也已达产。
玲珑轮胎已在2016年年底,实现年产半钢胎1000万套、全钢胎50万套的能力,并且90%的轮胎产品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
我国经过10年的时间,从全球化工领域不起眼的角色成长为如今最大的化工并购大国(占全球交易的24%)。2016年,中国化工宣布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这是当年世界第二大巨额交易,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
化工行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全球化工市场的重心将进一步向亚洲和中国偏移,亚洲也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科尔尼全球合伙人李健在发布会上指出,中国已成为国际化工并购舞台的佼佼者,交易量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然而,中国收购方绝大多数集中于国内的机遇,因此可能错失很多海外投资良机。在2016年中国化工收购企业完成的241单并购交易中,仅有32单(13%)是跨境交易。
科尔尼认为,缺乏并购能力和行业及市场专业知识是中国化工企业对外投资碰到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达成成功的境外并购交易,科尔尼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并购必须由战略驱动,拥有明确并购的战略目标(产业、地理位置、投资类型、财务目标等),通过一套系统性的筛选流程锁定合适的并购目标;二是行事规则是关键,通过完善的、覆盖目标的所有相关事宜的进行调查,深度了解与发掘并购目标,同时识别量化潜在收购的协同效应;三是多方提升能力,捕捉更多的并购机会;四是并购后整合创造价值。
而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动,化工企业“走出去”已经在海外发展中取得初步成功。越来越多不同产品领域的化工企业,纷纷开始积极计划进行海外扩张,海外投资将成为中国化工企业转型成为跨国公司以及全球领导者的重要手段。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行业工程技术服务和装备制造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在石化、化肥、轮胎、氯碱等基础化工行业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对化肥、农药、轮胎及石化等基础化工原料和产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为中国化学工业装备、技术和服务等“走出去”开展更大范围合作创造了机遇。
曾坚表示,我国石化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有较大的盲目和无序;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园区化水平较低;三是国际产能合作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有待增强;四是面临较大的地缘政治、文化差异和政策环境风险;五是既面临西方企业的强力竞争,又承受来自中东、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质化发展的竞争压力。
对化工行业“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不仅在经济全球化遭遇诸多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减缓迹象的情况下开创了共商共建、合作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新模式,而且探索或移植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模式。对于我国化工行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曾坚提出4点建议。
首先,研究制定化学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指导意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顶层设计,结合贯彻落实“十三五”国际产能合作指引和中国制造2025,深入研究重点化工产品全球产能产量、资源来源、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国别政策等基本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认真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化学工业开展“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指导意见,为我国化学工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指引、营造环境。
其次,研究编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重点化工园区规划。围绕中东、东南亚、中亚、中欧等重点化工园区和产业基地分别组织研究编制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目标、选择产能合作项目、确定投资建设主体、明确建设周期、提出政策保障措施,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企业和企业集团。
再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和自律作用。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服务平台,组织制定本行业国际产能合作综合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标准对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进行分析与评价,作为企业获得金融、保险、基金以及政策支持的依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标准合作、标准互认、标准翻译等工作,提高技术标准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带动优势产能、工程技术服务和装备“走出去”。
最后,进一步完善国际产能合作扶持政策。发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作用,给予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支持。政策性银行、专业性银行对中资企业采购国内装备和技术服务、海外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合资合作项目、技术开发给予优惠的融资支持。政策性保险机构、商业性保险机构各自从不同角度对海外投资、工程承包、国际项目合作等提供保险、保证支持措施,简化投资保险理赔手续,提高投资保险业务效率。以领导人高访和重大外交活动为引领,结合议题设置和成果设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介化工技术装备及项目。简化进出境管理手续,提升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发挥驻外使领馆一线优势,加强对中资企业的指导、服务、协调、监督和保障,做好公共外交、风险防范和领事保护工作,为国际产能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