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10年自主持续攻关,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的国家。业界普遍预测,未来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页岩气供应国,今后20年,页岩气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增产的重要推动因素。
2017年3月下旬,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供气突破100亿方,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已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我国其他页岩气田正在加紧开发,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开发仍有一段距离。近日,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涪陵页岩气公司总经理胡德高通过总结近年实践认为,中国页岩气的开发,必须闯过理论创新、国产化和环境保护这三关,才会有广阔的前景。
理论创新是前提。早先,国内基本是按照美国的勘探理论去找气,即主要关注岩石的生烃性和可压裂性这些静态指标。然而,按这一理论钻出的井产气量都很小,无法实现商业开发。后经研究发现,我国页岩气地质条件远比北美复杂,美国页岩气产层地质年代主要为1亿~3亿年,而我国超过4亿年,还经历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对此,我国开始在理论上寻求创新和突破,提出了“深水陆棚相优质泥页岩发育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气‘成藏控产’的关键”的新认识。基于上述理论创新,2012年钻探了涪陵气田发现井——焦页1HF井。目前,涪陵已探明的页岩气地质储量达3805亿立方米,占全国同类储量的69.9%。
国产化是关键。国产化使涪陵页岩气的开发成本大幅度下降,在国际油价低迷的情况下确保了高效开发,实现盈利。目前实现了钻井、压裂关键装备和配套工具的全部国产化,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如桥塞从10万元/个下降到2万元/个;油基泥浆配方从1.2万元/立方米下降到6000元/立方米。“由于产品价格低、质量过关,目前研发出桥塞的中国石化石油机械公司一年出口到美国的桥塞就多达6000只。”胡德高说。
环境保护是重大课题。在页岩气开发区域上,美国是在人口稀少的荒漠戈壁,环境容量大;而我国是在人口稠密的山区,不仅环境容量小,而且生态更脆弱。对此,胡德高认为,制定较高的环保标准无疑会增大企业成本,但必须为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