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俄罗斯政府邀请,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4月11日至13日赴俄举行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与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这将推动中俄在投资、能源、财经等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在投资、能源、农业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持续深入,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边经贸合作有序发展
中国驻俄大使李辉日前表示,虽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原料商品价格下降,但中俄经贸合作正在继续发展完善。
据中国海关和商务部数据,2016年中俄进出口贸易额为69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中国连续六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达140多亿美元,继续保持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地位。
201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乌法会议期间,中俄元首商定面向整个欧亚大陆合作进程,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近两年来,中俄双方同心协力,推动农业、金融、航空、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两国间投资稳步增长、科技合作蓬勃发展、地方合作不断深化。
俄罗斯工商会副主席帕达尔科指出,除了能源合作外,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中俄贸易的新增长点,2016年两国机械和技术装备(机电产品)贸易增长17%,农产品贸易增长11%,其他非能源和原材料商品贸易也呈现增长态势,这表明两国间的贸易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沃斯克列先斯基介绍说,俄第一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领导的俄中投资合作委员会在去年批准了66个合作项目,投资总额约为900亿美元,部分项目已进入研究和落实阶段。
俄总统顾问谢尔盖·格拉济耶夫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俄中合作项目提供融资,俄政府欢迎中国的投资,并计划研究建立对中国长期投资的支持机制。
双方能源合作不断突破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不断引领两国油气合作取得突破。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5248万吨,同比增长23.7%,俄罗斯成为中国原油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2014年5月,在中俄两国元首见证下,中俄双方有关企业签署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长达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
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2014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和俄总统普京共同出席在雅库茨克举行的俄境内段开工仪式。次年6月,张高丽又和俄总理梅德韦杰夫通过“北京—莫斯科—黑河”三地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中国段开工仪式。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奥列格·阿克休金表示,截至今年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段“西伯利亚力量”已经建成490千米,完成俄罗斯段2158千米任务的近四分之一。今年还将建设600多千米,预计最早将于2019年5月开始向中国供气。
中俄两国另一大能源合作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当前进展同样顺利。该项目总经理叶甫根尼·科特今年初对媒体说,该项目整体工程已完成约70%,“明年这个时候再来,就能看到第一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投产了”。
依据亚马尔项目的规划,该液化天然气厂分三期进行投产,分别对应三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投产时间分别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
艾福瑞公司分析师罗曼·特卡丘克表示,俄罗斯还保有许多世界级大油田,每个储量都达几十亿桶,如西西伯利亚海盆大陆架的石油储量估计达36亿桶,巴伦支海大陆架的石油储量则超过74亿桶,这些地区必须从零开始建设整个油田基础设施。这意味着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两国农业贸易发展迅猛
近两年,在中国加强粮食安全和俄罗斯推动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驱动下,中俄两国农业贸易发展迅速,中国正不断对进口俄罗斯各类农产品开绿灯。
2015年12月17日,俄罗斯与中国在两国政府首脑第二十次会晤框架内签署有关对华出口小麦条件的议定书,部分解除俄罗斯小麦的对华出口限制。本月8日,来自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装有第一批500吨小麦的火车已抵达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火车站。
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报道说,俄中出口食品贸易公司与中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日前已在俄罗斯农业部签署长期农产品供应合同,将在“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框架内落实俄罗斯农产品向中国出口。
俄农业部长特卡乔夫在协议签署时介绍说:“首先(出口的)是谷物和油籽,如大豆、大麦、油菜、亚麻种子以及葵花籽油。明年计划出口约150万吨。2028年前出口总量将约为5200万吨。”
对此,俄罗斯“外贝加尔粮食终端站”公司总经理奥夫谢皮扬指出,俄方认为“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和谐组成部分,其能确保俄中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不断增长,到2030年,其所创造的直接年贸易额将超过80亿美元,而带来的间接效益将达到几百亿美元。
奥夫谢皮扬说,这条粮食走廊建成后,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将大幅增长,同时中国对俄商品、服务出口也将更加便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