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行业正在产生巨变,才1个月的时间丁二烯从26500元/吨的市场价暴跌到现在的16500元/吨附近;纯苯从9000元/吨暴跌到今天的7000元/吨;甲醇、PTA、聚丙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可以这么说,除了被高度控盘的MDI、钛白粉和貌似非常缺的MMA以外,中国大部分的化工品在过去的1个月都是一个字:跌,并且大跌。
不知道目前这些化工品的价格是否已跌到底了,只是相对于油价而言大部分化工品的生产企业盈利仍然非常的不错;短期内我们仍然看不到去年一季度那么低的市场价格,但今年中国化工品市场将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已成定局。化工品的生产者们开始彻底的抛弃以量换市场的低价营销模式,也开始渐渐的抛弃注重低价出口国外市场扩展的模式。经过5年的洗牌,很多的化工品落后的产能实际上被彻底的淘汰 。
作为上游的基础原料,基本上已经找不到中小企业,因为他们早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迅速提升的产业集中度让这些有影响力的大佬们互相使个眼色就把价格拉了上去,追求利润成了他们营销的首选。
那么3年后的中国化工品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呢?
产能扩张正迅速铺开
以基础化工原料丙烯为例,2016年产能已高达2760万吨,今后4年计划新建和正在新建的丙烯产能应该超过了1600万吨;再来看乙烯,经过5年的发展,2016年产能已高达2100万吨,而2017~2018年度新增加的乙烯产能将高达1050万吨,还有更多的乙烯、丙烯装置正在规划或申报中;环氧乙烷去年的产能已经超过了407万吨,高额的利润曾导致2012~2016年间环氧乙烷产能保持年均增长140%,更要命的是2017~2018年还有55万吨产能落地。
环氧丙烷是否会好一点呢?2016年环氧丙烷的产能是311万吨,开工率大约在81%附近,今后4年正在建的环氧丙烷装置产能高达340万/年,全部采用共氧化法和HPPO法,不知聚醚多元醇是否能承受这凶猛的产能扩张。
再看PX,过去的5年内PX的一举一动赚足了眼球,2016年,中国PX产能接近1400万吨,产量约为1000万吨,表观需求大约在2000万吨,这中间的差额大部分被日韩企业吸收了。随着中韩两国关系趋于一般化PX会不会在今后的3年趋于紧张呢?不用担心,仅山东一个省新上的PX项目就高达1000万吨,这还未包括浙江的石化企业在上炼油装置的时候配套的PX项目,如果算上全国今后3年计划上的装置,1500万吨/年的新增产能应该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对于因为产能过剩而价格涨不起来的PET,今年又有450万吨新增产能进入,到2020年将会有5500万吨总产能,可是我们需要这么多PET吗?
面对新一轮凶猛的产能扩张在上游基础化工原材料领域的铺开,真担心3年后会不会变成一地鸡毛。
好大喜功将冲击产业
现在的各级地方上项目首先问投资规模有多大,但一个好项目,想投资几千万在在经济发达地区建厂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真担心三五年后中国化工行业中靠创新和技术吃饭的专业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都因为无法落地而变得稀缺。世界上一流的化工企业都是靠专业化学品和新材料赚钱,例如去年股价翻倍的科思创、路博润、又如碳纤维龙头日本东丽。
这有可能会形成一种怪现象,我们耗费大量的煤和石油,甚至靠大量的进口天然气生产出基础化工原料、低价出口换取外汇,再用高价进口我们必需的专用化学品和新材料。
与国外差距继续增大
不要看到千万吨级上炼油、百万吨级上乙烯/PX、几十万吨级上环氧丙烷、聚乙、聚丙烯就认为我国的化工行业达到世界级了,如果只是规模,有价值吗?
我国超过460万吨的PDH装置、正在运行建设的共氧化法、HPPO法技术所用的催化剂是向UOP、巴斯夫、鲁姆斯等国外企业购买的。
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差距在高性能产品、下游产品、新材料领域。以涂料为例,超过40%的助剂为国外公司把控,全在中高端;我国是造船大国(世界前二),船用油漆绝大部分与中国企业无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国外涂料品牌基本上垄断了四大车企。中国政府在科研上的投入的确不少,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各级科研机构,结果呢?对高性能产品、下游产品、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在哪?至于国外,具备商业价值的新技术基本上由企业开发并拥有。
(作者杨向宏,广州凯顿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3月17日 美国 《PCI》杂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