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大胆预测,全球石油可能在2020年后“供不应求”

   2017-03-24 中国能源报

36

核心提示:有能源达沃斯之称的剑桥能源周,在能源格局的变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第36届剑桥能源周(CERAWeek)日前在美国

有“能源达沃斯”之称的剑桥能源周,在能源格局的变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36届剑桥能源周(CERAWeek)日前在美国休斯敦召开,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代表,他们就当下和未来能源形势各抒己见。

国际能源署(IEA)在会议期间发布了未来5年原油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指出如果新的项目不尽快推出,全球石油可能在2020年后“供不应求”。2022年前,非石油输出国日产能将增至6090万桶,其中美国的增幅最大,但2018年和2019年之后增速将放缓。

  IEA署长比罗尔

IEA署长比罗尔称,全球石油供应在2020年后可能很难跟上需求,除非新的项目尽快获批。他预计,石油需求未来5年将持续增长,石油日需求量将由2016年的9660万桶升到2019年的1亿桶,到2022年达到约1.04亿桶。

IEA指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70%将来自亚洲国家。到2022年,印度石油需求增长将超越中国。电动汽车将是石油需求增长的潜在阻力。

  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

在本届剑桥能源周上,多国能源部长提及减产及油价问题。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表示,减产需要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共同努力完成,双方均对实现减产目标表示乐观;伊拉克石油部长卢艾比说,伊拉克已经完成减产配额的85%;阿联酋石油部长马兹鲁伊表示,阿联酋正在加快减产步伐,预计将在今年6月前实现减产目标。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说,所有协议参与者都希望石油市场能够保持稳定,但目前谈及延长石油减产协议期限还为时过早,保持全球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及增加石油领域的投资比延长减产协议更为重要。

道达尔总裁Patrick Pouyanne则认为,原油市场仍未达到平衡,有需要将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减产协议延长至2017年下半年。当价格较低时,石油公司在理论上可以利用较低的劳动力和设备成本启动投资,三四年后价格将再次上涨。如果我们现在不行动,那么到2020年将面临石油短缺。他同意比罗尔的预测,美国页岩产量无法弥补未来几年来的产能缺口。

谈到全球油气市场的再平衡及国际油价的走势,IHS Markit公司副主席、剑桥能源周创始人丹尼尔·耶金说,55美元/桶上下的国际油价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水平,能够为全球油气市场各利益相关方接受,对美国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全球油气工业最有利。

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都提到:“在会议期间,欧佩克首次与页岩油生产商以及对冲基金高管举行了会谈。我认为,我们已经打破了自己同产业之间的坚冰,特别是与致密油生产商以及对冲基金之间的隔阂。”

值得一提的是,丹尼尔·耶金与中方代表团围绕全球油气市场、中美能源贸易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认为,中美能源合作与油气贸易的再平衡作用开始显现,将有力对冲中美未来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丹尼尔·耶金指出,特朗普政府新的能源政策框架虽尚未确定,但对传统能源行业而言已释放出利好。中美油气企业互动或将加强,中国企业会更加重视美国油气市场,特别是页岩油气投资项目。

印度能源部长普拉丹也在会议上宣布,印度将对能源产业上游和下游投资进行新一轮招标。“眼下,我们正在休斯敦寻找投资,该市以资本密集度和技术知识闻名于世。未来10年,我们很有可能成为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最大贡献国。”

  埃克森美孚总裁Darren Woods

埃克森美孚总裁Darren Woods 3月6日称,该公司计划在墨西哥湾地区投资约200亿美元于炼油厂、石化厂和其它项目,突显了全球能源行业巨头们正在将目光转向美国。未来10年,埃克森美孚在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将提高近一倍。

“石油行业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石油是一种商品,且具有周期性。低碳未来可能对石油业带来影响,挪威国油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保证竞争力。”挪威国油首席执行官Eldar Saetre表示。

  BP总裁戴德利

BP总裁戴德利表示,公司将积极参与“油气公司气候倡议”行动计划。据悉,包括沙特阿美、墨西哥国油、中石油都是该协议的积极支持者,预计今年10月它们将在伦敦举行活动,以实际行动降低石油公司的碳排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