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公布今年重点项目 能源建设仍是热点

   2017-03-2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393

核心提示:2016年国家启动了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包括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

2016年国家启动了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包括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2017年以来,多个省份陆续公布了各自年度重点项目,能源、交通等领域延续2016年的发展态势,仍是投资热点。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能源建设稳步推进,继续发挥好稳增长、促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功能。

  能源建设仍是重点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能源投资持续在总投资里占据重要地位。

去年,山西省共有160个重点能源项目列入建设计划,包括现代煤化工项目25个、煤层气项目24个、外送电通道和电网工程项目16个、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项目50个等,规模相当大。同期山西GDP同比增长4.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山西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意图十分明显,而内蒙古、新疆、陕西等省区也是如此。

去年,内蒙古自治区GDP增速达7.3%左右,能源项目建设是重要支撑。其中包括锡盟至山东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主体工程完工,中天合创14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建成投产,新建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超过300万千瓦。

去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点工程包括建成哈郑±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配套新能源项目并参与外送,建设准东—华东±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及配套电源项目,启动哈密北—河南信阳±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等。据西北能源监管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新疆新能源新增装机逾250万千瓦。

去年,陕西省仅能源化工投资就达3000亿元左右,核心目标是实现煤炭的就地深度转化和增值,重点能源项目包括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等工程。据了解,去年新疆和陕西的GDP增速均达7.6%,高出全国0.9个百分点。

  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资源分布不均,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多年来,国家无不力图加以改善。

去年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其中,要重点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其经济加快发展。

去年,我国继续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而能源领域正是主要落点之一。

去年3月,国家决定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此后不久,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宣布正式启动这一工程。该工程总投资预计可达7000亿元,将大大缩小城乡供电服务落差,提高农村能源供给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添动力。

让“三农”切实得实惠的农村机井通电工程,自去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铺开,规模极大,包括新增通电机井199.6万个,改造通电机井27万个,合计227万个;受益农田面积约2.1亿亩,涉及12.8万个村子。

此外,国家能源局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针对煤炭、煤电、油气、水电等资源开发利用类重大项目,跨区域重大能源输送通道项目,以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也优先在贫困地区规划布局建设,促进此类区域发展。

  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消费了能源,增长了经济,这是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如果能源偏“贵”的话,经济增长就会受到阻碍。因此,新常态下从能源供给侧减轻社会用能成本,促进能源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要求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进一步降低能源成本,使实体经济企业用电、用气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实现工商业用电和工业用气价格合理降低。

事实上,过去的2年,我国通过各种行政及市场化手段,包括降电价、降气价、完善市场机制等,着力推动实体经济企业降低用能成本,已取得不错成果。

去年,我国通过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化交易、取消中小化肥优惠电价、完善基本电价执行方式等,大幅降低电价,全年累计减少工商企业用电支出1000亿元以上。

去年,我国通过落实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政策,直接减轻下游工业、发电、集中供热、出租车,以及商业、服务业等行业负担430亿元以上,通过其他方式降低企业用气成本570亿元以上。电、气合计,我国去年全年共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约2000亿元左右。

未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用能成本有望继续下降,能源也得到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