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S:2017年中国能源市场面临十大问题(下)

   2017-03-24 石油商报

62

核心提示:【IHS能源研究机构2月末发布专题报告《一体化电力、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报告讨论了2017年中国能源

【IHS能源研究机构2月末发布专题报告《一体化电力、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报告讨论了2017年中国能源市场面临的10个“大问题”。】

  问题6:中国下一阶段天然气中游基础设施改革会怎样?

2016年,新的天然气市场政策聚焦中游改革,总体计划是要逐渐减少政府对批发价格的控制,同时收紧对运输与配送收费的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对市场的潜在影响,可能将在今后几年显现。

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有关天然气管道运输计费的文件,将计费机制和管道运营回报率标准化,从而大大提高中游业务的透明度。新政策要求,每个管道公司须向公众披露中游资产信息,以方便第三方准入。

但在2016年年底,还没有一家公司实施新政策制定的计费标准,当前计费标准能降多少仍不清楚。政府在2016年宣布,要对储气服务计费放开,为放开市场打下基础。第三方准入取决于供气商与管道运营商业的谈判,但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仍控制着上游业务。

  问题7:煤炭价格2017年还会再度升高吗?

在较高需求和政府削减煤炭产能措施的共同作用下,2016年中国煤炭市场的供应过剩状态得到恢复,12月,国内煤炭价格达到4年来高位。供需宽松程度收窄,煤炭市场从过剩变为二三季度的极度收紧。为抑制煤炭价格飙升,政府从三季度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国内供应,把煤炭价格降到“合理”水平。

2017年,气候和房地产仍是关键因素,煤炭需求可能再度大幅增长。由于燃煤电厂在环境因素和灵活性方面不及其他类型电厂,当需求波动时,煤炭受到的影响要大于其他类型电厂。在供应侧,政府干预仍将是影响市场平衡的最大因素。综合来看,潜在需求波动、进一步减产和收紧管制,将成为2017年煤价再度攀升的风险。

  问题8:电力行业2017~2018年的改革目标能否实现?

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了7个地区的运输与配送的计费率,目前正在评估所有其他省份(西藏自治区除外)的运输与配送的计费率。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目标——2017年底前在全国实施运输与配送的计费办法正在稳步推进。正在评价的运输与配送计费率将用于跨省区贸易,目前中国跨省和跨地区贸易量正在快速增加。以市场为基础的运输与配送计费率适用于长距离输送交易,批发市场运营也需要这种机制,今后几年可能在批发市场实施。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3个地区电力交易平台,北京2个,广州1个。其他省区(除海南省)也建立了交易平台,在省区内开展电力交易。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有3000多家电力零售公司注册,但实际零售交易有限。新注册零售公司成为代表能源消费大户,在批发市场进行电力合同谈判的机构。真正的电力零售商业还有待观察,向较小用户或商业用户出售电力的公司可能要在明年出现,届时再看新的市场放开设计如何影响电力零售价格。

  问题9:中国电力公司2017年增加对外投资将达到什么程度?

2016年,中国的工程、采购、建设与装备公司在欧洲、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南美,增加新项目投资,开发不同能源技术。中国企业通过电力装备出口拓展国际存在,包括向欧洲和美国出售光伏模块。

在国内,电力供应产能过剩,电力生产企业利润缩水,尤其是燃煤电厂和风电场。商业经营压力促使电业公司在中国以外开发新市场,项目回报往往较好。另外,中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向境外投资,如“一带一路”战略,并通过政府支持的银行提供优惠融资支持。在很多电业境外投资中,中方要么作为金融投资者,要么作为投资者和作业者,为的是积累项目管理经验。

未来几年,中国与电业相关的境外投资还将继续增加,影响国内和全球电业市场。2016年,国有企业主导国际电业投资,但情况会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改进他们的商业模式。

  问题10: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2017年开支如何变化?

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宣布,2016年资本开支削减5%~11%,2015年降幅为27%~38%。有迹象显示,2017年的资本开支将会增加,天然气在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上游板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更多的资本开支将转向天然气。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将增加页岩气生产开支,这是政府的主要优先项。页岩气井的初产高,平均产量达20万立方米/日。开发更多内陆页岩气有助于在沿海地区以外开辟新的天然气市场。

近期的中游政策旨在降低管道气输送费用,从而为终端用户节约用气成本,但可能影响三大公司的积极性。新的大型管道项目,如中国石油的西气东输三线、中国石化的新粤浙管道,有的在建,有的仍在计划中。不过,由于中游改革和收入分配不确定,项目有可能延期。

过去3年,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减少了上游国际投资,但随着油价回升,预计国际并购活动将出现反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也鼓励向对中国具有重要性的国家和地区投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