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乙醇汽油时代”正式到来

   2017-09-14 每日经济新闻

33

核心提示: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

实际上,此前已有黑龙江、河南等11省区试点推广乙醇汽油,其消费量已占同期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1/5。不过,记者采访中发现,占有我国炼油产能相当规模的山东地炼企业,目前仍多生产的是普通汽油,生产乙醇汽油的家数以及产量都相对较少。

有山东地炼企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政策没有强制执行,相对来说,用乙醇汽油的地区少,所以炼厂之前还是倾向生产高清洁汽油。在目前的政策导向上,企业也会由目前市场上的高清洁汽油转向生产乙醇汽油,难度并不大。

  11省区已试点推广乙醇汽油

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郭海涛对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普通高清洁汽油是不含乙醇的,而乙醇汽油则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乙醇,这是一种混合添加技术,对炼厂来说并无难度。

“加入乙醇以后,汽油会燃烧得更充分,排放物会减少、降低,由此也变得更环保了。”郭海涛说。

此前已有多地试点推广乙醇汽油。截至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年消费量近260万吨,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全国已有11个省区试点推广乙醇汽油,包括黑龙江、河南、吉林、辽宁、安徽、广西6省区全境和河北、山东、江苏、内蒙古、湖北5省区的31个地市,乙醇汽油消费量已占同期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1/5。

据了解,目前中国乙醇汽油的价格与普通汽油价格一样,燃料乙醇的价格与油品价格保持联动,其价格制定基本参照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以0.911的调价系数进行调价。

不过,有地炼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山东地炼的主流市场不是乙醇汽油区,所以炼厂更多还是生产高清洁汽油。

隆众资讯分析师丁旭对记者举例表示,河南是全省普及乙醇汽油的,所以离河南最近的地炼企业山东东明石化、山东玉皇化工才销售乙醇汽油。

山东玉皇化工一名销售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玉皇化工既销售乙醇汽油,也销售高清洁汽油,两者的生产成本差不多。目前生产的乙醇汽油主要是由中石油提供乙醇,然后玉皇进行代加工。从生产量来看的话,实际上生产的高清洁汽油量大一点。

多名山东地炼企业人士对记者坦言,在国家扩大、推广乙醇汽油范围的情况下,企业也将会转向生产乙醇汽油。

丁旭表示,乙醇汽油普及,对地炼企业影响并不大,并不需要升级装置,只需要按要求加入乙醇照常生产。

卓创资讯成品油高级分析师胡慧春表示,积极推广乙醇汽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石能源,这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并且可以减少对原油的依赖,进而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

  应强化推广进度的监督管理

乙醇汽油能否推广,在郭海涛看来,还必须考虑原料供应的问题。“乙醇的生产需要原料,比如以前广西生产的是木薯乙醇,华北生产的是玉米乙醇,需要明确原料的供应。”他说。

据有关权威机构测算,我国每年产生的超期超标等粮食可支撑一定规模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此外,国际市场玉米和木薯年贸易量达1.7亿吨,5%即可转化生物燃料乙醇近300万吨。国内每年可利用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超过4亿吨,30%即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2000万吨。这些都为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此外,国家能源局科技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经过十多年发展,以玉米、木薯等为原料的1代和1.5代生产技术工艺成熟稳定,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2代先进生物燃料技术已具备产业化示范条件。

《方案》也提出,到2020年,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纤维素燃料乙醇5万吨级装置实现示范运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在业内看来,为了保证全国范围内乙醇汽油的全面推广,相关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跟进。

胡慧春建议称,与乙醇汽油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同时,乙醇汽油的推广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纵观美国、巴西、欧盟等国外推广乙醇汽油的进程,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未来乙醇汽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政府需要采取补贴、减免税费或提供优惠贷款等措施支持乙醇汽油的发展。”胡慧春说。

值得注意的是,胡慧春表示,需要加强对乙醇汽油推广进度的监督管理。由于乙醇汽油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样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未来要明确各级政府对乙醇汽油推广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