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信息丰富,可从五大关键词对其进行回顾和整理,包括再平衡、技术、改变、能源转型以及合作。会议达成共识,投资加技术驱动油气未来。当前,国际石油公司更加注重上下游一体化平衡投资,资产优化配置成为潮流。随着低成本逐渐成为油气行业发展的主基调,石油工程技术与发展模式创新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制胜引擎。
7月9日至13日,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来自90多个国家的近3000名代表,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部长、企业领导者以及行业组织的代表,围绕“架起通向能源未来的桥梁”主题,进行了近百场会议。会议信息量巨大,笔者将从五大关键词进行回顾和整理。
第一个关键词:再平衡。目前整个油气行业都在与低油价进行抗争,未来市场会迎来再平衡,这取决于两个指标。一是美国页岩油气产量放缓速度,美国页岩油正充当油价调控角色,预计今年美国页岩油投资将增长53%,在美国有充足的资源、最好的技术、独特的管道、财税基础、土地所有制度和政府支持,美国页岩油气产业将影响世界能源价格。二是原油库存下降程度。但在这一进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问题,比如近期尼日利亚和利比亚这两个没有参与减产的欧佩克国家产量大幅增长,都意味着市场再平衡速度将放缓。在可预见的未来,油价可能将继续徘徊在45美元/桶到65美元/桶之间。
第二个关键词:技术。低油价也是石油行业前进的方式,在更低的油价下,大家会重新审视成本,推动技术、加工等方面的创新,以适应低油价状态。技术进步不仅使得页岩油、深水、重油等非常规资源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也使得北海等常规油田的产量再次增长。美国页岩油气成本从2014年油价下跌时的70美元/桶,下降到现在的40至50美元/桶;同时,油砂和海上石油盈亏平衡价格已接近50美元/桶,俄罗斯成本已降至50美元/桶以下。美国KBR公司设计了GVA10000半潜式平台,开发现在生产者开始关注的较小的油田,并可以在40美元/桶的油价下实现盈利;埃克森美孚开发碳捕获燃料电池、从海藻中提取先进的生物燃料;技术创新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价值190亿美元的PNG液化天然气项目、新加坡大型炼化厂、卡塔尔和伊拉克的LNG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个关键词:改变。当前,国际石油公司更加注重上下游一体化平衡投资,资产优化配置成为潮流,石油公司间的兼并收购将成常态。随着低成本逐渐成为未来世界油气行业发展的主基调,石油工程技术与发展模式创新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制胜引擎。除埃克森美孚外,其他四大国际石油公司2015年至2016年剥离额约在100亿美元左右,目的是平衡上下游业务。道达尔集中控制资本和运作支出,瞄准低成本石油资产,同时撤出一些高成本项目,去年降低了23亿美元的运作支出,今年目标是降低35亿美元。通用电气公司完成对贝克休斯的收购交易。壳牌石油公司斥资470亿英镑(合700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BG)。西方石油公司加快上游全技术链一体化,加强与国家石油公司横向一体化战略合作,服务模式向一体化、网络化、个性化发展。国家石油公司则在下游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升级或扩张,在上游以利润为导向带动结构优化,依靠创新驱动重整或构建全产业链一体化,确保低成本和能源战略的实施。中小石油公司则依靠创新突出差异化,专业化的中小型公司正成为多元化的创新主体。
第四个关键词:能源转型。油气仍然是保障世界能源安全的重要资源,然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清洁、高效、安全、低碳是油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BP集团执行副总裁戴尚亚表示:“预计可再生能源革命将继续,2035年前的年均增速将达到7%。”为响应巴黎气候协议号召,各国纷纷将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上日程,许多大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业务。土耳其计划在2023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30%。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称低碳发展将使公司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公司目前碳排放强度为10千克/桶油当量,低于行业平均的17千克/桶油当量,其目标是在2030年前降至8千克/桶油当量。中国在发展风能、太阳能、核电以及提升能效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2016年,中国能源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21%,是全球最大能源投资国,其中煤电投资减少25%,清洁能源发电、电网建设及能效投资日益增加,并通过可燃冰试采工程再次发挥着领导力作用。
第五个关键词:合作。与会的来自政府、油气行业、学术界和社会在内的所有利益攸关者均强调世界能源系统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很多产油国生产商都在这次油价周期受到很大冲击,有财政上的负担,有经营的压力,石油行业必须通过合作来保障能源未来。其中,欧佩克强调需加强与美国等非欧佩克国家的合作,保证石油供应安全和市场稳定,毕竟单方面努力都是有局限的。页岩革命让美国重返产油大国的地位,在去年欧佩克商议减产时,来自美国等非欧佩国家的产量就一直在上升,使欧佩克减产收效甚微。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阐述了加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提升互惠共赢的油气合作水平的重大意义,强调应共同携手重点推动欧亚大通道、大市场和大产业建设,打造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作者王婧,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经济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