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8-01-05 中国新闻网

211

核心提示: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刘辰瑶)由14名两院院士、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4日在北京评审中国22座储气库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刘辰瑶)由14名两院院士、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4日在北京评审中国22座储气库建设的创新技术成果。评审团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储气库选址与建库技术国际领先。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李根生介绍,地下储气库是把天然气注入地下圈闭或人造洞穴形成的一种储气场所,主要作用类似长江沿岸的湖泊,调节冬夏用气峰谷差,提升管道输送效率;或作为战略储备和应急储备,应对进口中断和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面临重大技术挑战。”中国石油西南气田分公司总经理马新华表示,海外90%地下储气库埋深小于2000米,构造完整,而中国主要天然气消费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破碎,埋深普遍大于2500米,储层非均质强,选址与建库方难度大,必须解决“注得进、存得住、采得出”等重大难题;注采气井储层压力低,巨大的拉伸力和挤压力交换作用到地下储气库,对钻完井工程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国内缺乏地下储气库高压大型注采核心技术;安全运行风险大。

马新华称,从2000年1月起,在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支持下,中国石油先后设立国家课题2项、集团公司级重大专项2项、重大工程试验项目1项、重点科技项目20余项、油田公司级科研课题100余项。

目前中国石油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创新成果。已应用于北京、新疆、重庆等地16座新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刷新了地层压力低、地层温度高、注气井深、工作压力高等4项世界纪录;储气规模达4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三峡水库的蓄水量;冬季调峰能力超过1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十三五”计划的67.5%;最高日调峰量近9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最高日用气量的1/10,惠及京津冀等10余省(市)2亿人口;累计调峰采气350亿立方米,相当于4座千万吨级特大煤矿贡献的能量,综合减排8000万吨。

评审团认为,中国建设地下储气库,开拓了中国复杂地质条件下储气库技术创新之路,奠定了中国天然气战略储备格局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由采输气调峰向地下储气调峰的历史性转型升级。推广应用中石油地下储气库建设创新成果,建设更多地下储气库,对缓解中国天然气夏秋产能过剩、冬春供不应求的矛盾有重要作用。(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