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能源大发现 清洁“动力”点亮美好生活

   2017-12-13

30

核心提示:新华社北京2017年12月12日电 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地沟油变航油助力跨洋飞行、干热岩闪亮登场即将过去

新华社北京2017年12月12日电 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地沟油”变航油助力跨洋飞行、干热岩闪亮登场……即将过去的2017年,我国能源“大家庭”再添新生力量,而这些新探索都离不开“清洁”二字。

国家已制定到2030年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更清洁的能源供给体系将给经济发展添“动力”,也将“点亮”美好生活。

  “新”能源勘探“多点开花”

今年5月10日至7月9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据国土资源部预计,2030年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年产能将达到10亿立方米。

除了可燃冰,2017年我国能源资源领域可谓是“多点开花”——

8月,我国在青海共和盆地首次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实现了干热岩勘查重大突破。

今年以来,在长江沿线,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连续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已成为与美国、加拿大鼎足而立的页岩气生产大国,全国年产能超过100亿立方米、累计产气超过100亿立方米。

11月,我国首架生物航煤跨洋航班飞行成功,所用的生物航煤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原料主要采用餐饮废油。

山西省煤炭采空区发现大量煤层气资源,预测资源量约为311亿立方米;新疆帕米尔高原发现大面积地热资源;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十亿吨级砾岩油田……

这些新发现、新进展,有的是在新能源领域,有的是通过科技创新、勘探攻关在传统能源领域取得新突破。

“这是我国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韩文科说。

  “新”能源点亮美好生活

低碳、清洁是今年能源领域新发现、新突破的关键词。可燃冰、页岩气、地热、干热岩……这些清洁能源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能够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排放,并将改善民生。

作为一种可用于高温发电的清洁资源,干热岩具有资源量大、零污染排放、安全性好、热能连续性不受季节制约、利用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根据国土资源部规划,2020年至2030年度,我国干热岩有望实现商业化运作。

“按照权威部门的计算,中国若能开采2%的干热岩能源,则已相当于2010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4000甚至5000多倍。”吉林大学教授许天福说。

煤层气俗称瓦斯,被称为煤矿安全“第一杀手”。同时,它又是一种比石油、天然气更清洁、高效、安全的环保能源。仅山西省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约为8.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近1/3。

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由于汽车、供暖、用电等能源消费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清洁能源的发展还将更好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例如,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发现的两处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地热资源,将满足当地冬季供暖以及温泉旅游、温室大棚等开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京津冀年利用浅层地热能建筑物供暖制冷面积为85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的20%。

  “新”能源为未来增添新动能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中国社科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将增加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未来能源的发展会不断趋向于绿色、低碳化。

国际能源署12月8日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7中国特别报告》预计,到2040年,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缩减至45%左右,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增至600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在中国主要能源结构中占比将从不足6%上升至12%。而天然气产量增加主要来自非常规天然气中的页岩气。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新型清洁能源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有利于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

例如,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曾表示,确立天然气水合物为新矿种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钻采装备制造、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液化天然气船、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特种技术及装备制造,形成上游勘探开发、中游运输储备、下游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国家已制定了到2030年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韩文科说,旨在通过大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使我国传统能源走上清洁利用的道路,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使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满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