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气源不足,一些地方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平均开工率已经降到不足5成。而且,限气已经蔓延到居民用气,城市燃气公司不得不采购液化天然气来完成保供应任务。当下很多地方遭遇的天然气供应困局,是民间消费量爆发式增长、天然气设备建设滞后以及能源结构供应单一共同导致的结果。
近些日子以来,天然气和LNG市场热闹非凡。LNG价格不断上涨,并不断刷新纪录。
记者查阅发现,近几个月液化天然气涨势迅猛,9月份价格仅为3600元/吨,到11月3日全国标杆价格为4915元/吨。而到了12月1日,以LNG为例,挂牌价创出9400元/吨的历史新高,各地LNG均价也纷纷突破7000元/吨。
与此同时,天然气出现供应紧张问题。据山东省内媒体报道,11月下旬,山东省多地出现了天然气供应不足的情况,聊城、泰安、济宁、德州、滨州等地居民遭遇停气或气压不足等情况;
另外,河北省发改委已经启动全省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于11月28日零时起进入全省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这意味着河北省天然气供应已处于严重紧张状态。
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供应不足直接导致价格疯涨。目前,调控和稳定价格,确保迎峰过冬期间的天然气充足供应,是当务之急。
供求关系致涨价“从9月份到现在,涨了一倍都不止,根本就没料到。”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事实上,每年冬季受供需关系影响,天然气供应相对短缺或轻度紧张,价格也会有所上涨,但是今年的涨势,实在太猛。
“今年北方多地"煤改气"工作的落实与实施,进入冬季供暖季,天然气供应缺口加大,致使天然气价格疯涨。”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到,加快散煤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任务。2017年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
进入供暖季以来,京津冀晋鲁等地区分别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根据供需预测,今年供暖季天然气供应总缺口为105亿立方米。同时,各地也提高了价格。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专家左前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客观上供需导致价格问题。但是,根本上是在环保高压下,“煤改气”政策的一刀切,而这项政策在推进到基层和执行链条上的某些环节出了问题。
现在才刚刚进入冬季,最冷的时候还未到来,就已经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尤其是河北省,地处京津冀地区,环保要求较高,因此河北省政府对“煤改气”的落实和实施力度较大。
然而,气源没有充分保障,该省天然气供应进入橙色预警状态。据悉,二级橙色预警仅次于最高预警,为严重紧张状态预警,全省供需缺口达10%-20%,并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供应紧张直接导致价格疯涨。一方面国内气源不充足,另一方面国外天然气进入中国的渠道被垄断,在推行"煤改气"的过程中,加剧了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状态。”韩晓平说道。
对于天然气价格大涨,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的张玉清近日表示,是由于天然气产业发展过程中估计不足:一是对今年形势估计不足,二是天然气储备建设严重滞后,后者是主要原因。
“地下储气库建设滞后,导致气源充足时储备量少,而且目前地下储气库未被合理利用。也就是夏天存气不足,冬天没气用,供应必然紧张。”韩晓平说道。
另外,林伯强提到,上游企业为保证民生用气,对非民用气使用量进行限制,被限企业选择购买高价气,也推动了今冬天然气涨价。
先保民生也存隐忧
各地“煤改气”陆续完成,蓝天保卫战见效了。今年入冬以来,华北地区迄今未出现长时间严重雾霾天气,受访人士表示与“煤改气”和“煤改电”的大力推进有关。
但是,韩晓平指出,“煤改电”用户目前平稳运行,而“煤改气”则是“改造完成了,气却供应不上了,价格还在疯涨。”
近日,为防范液化天然气价格异常波动,确保迎峰度冬期间液化天然气市场价格基本稳定,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统一部署相关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召开液化天然气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提醒告诫辖区内各液化天然气生产流通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否则价格主管部门将依据《价格法》、《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林伯强认为,发改委发布的该条通知对于稳定天然气价格,保证供应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相较于工业用气,民用天然气用量较小,可以优先保证居民使用。其次,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短时间内,天然气价格疯涨和供应紧张可以有所控制。
事实上,河北、山东、四川等多地按照“保民生,停工业”的原则,关停工业用户生产用气。
“供应紧张,为了保民用,停工业用气可以实现。”韩晓平说道。但他也指出,工业企业是在响应国家号召下进行“煤改气”,改造完成后气源没有保证。订单无法完成,可能会损伤商业信誉。而要想完成订单任务,就不得不去市场上买高价天然气,实际上还是很难解决问题。
“我们也需要反思:政府推行"煤改气"改革时,还需要积极关注供给侧。”林伯强强调,最近几年,气源一直稳定甚至处于过剩状态,也使得在天然气供应方面考虑较少。去年天然气需求增长7%,而今年需求增长在15%左右。那么,供应也就需要跟得上。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林伯强认为,单纯看民用气,用量是有限的,国内天然气市场有能力满足目前的供应,但前提是短时间不能增加太快,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时间。
“这暴露出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油气体制改革滞后。”韩晓平说道,上半年才推出这个改革,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以电代煤”落实得较好,而“以气代煤”出现了问题,上下游都没能够保障供应,所以我们还需要重新考量油气体制改革这项改革。
长远之计:加强基建价格市场化“煤改气”,对于天然气市场而言,显然是最好的机遇,但也有最大的挑战。
“国内的天然气"气荒"在近五年内难以解决。”中国石油(601857,股吧)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近日表示,按照目前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大约2300亿立方米计算,有效工作气量必须增至230亿立方米,才可以实现保供。
这也就是说,今年“煤改气”导致的以气代煤天然气需要量近200亿立方米。据徐博预测,在2030年左右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要到5500亿甚至6200亿立方米。
韩晓平认为,长远来看,要加大管道、LNG接收站、储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林伯强说道,对于政府而言,首先要保证气源。在推行“煤改气”的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气源。其次,适当加大补贴力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也保证居民有支付能力。对于企业,配合政府的政策,完善配套设施。
“天然气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因为改革不到位。”韩晓平说道。
韩晓平认为,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各环节市场化,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天然气开采和进口,通过增加竞争降低成本,构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进而形成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最终促进天然气的普及利用。
另外,今年5月,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涉及天然气贸易的事宜也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表示,中美天然气贸易加强合作,有利于增加国内天然气来源多元化,保障我国天然气缺口被填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