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中国石油与美国切尼尔签署了液化天然气(LNG)购销协议(SPA),标志着中美首单LNG长贸合同落地。虽说短期内合同对市场影响有限,但如果能够成为拉动FID数量回升和促成更多不与油价挂钩LNG合同的新标杆,将给未来几年的LNG市场、贸易、合同模式等产生深远影响。
2月9日,中国石油与美国切尼尔签署了液化天然气(LNG)购销协议(SPA),标志着中美首单LNG长贸合同落地。虽然合同签约量不算大(120万吨/年),和近年“短平快”的买方市场特点一致,但合同意义和影响都比较深远,值得关注。
意义之一:
全球未来最大LNG进口国和最大LNG出口国正式牵手
中、美两国是全球LNG市场冉冉升起的两颗新星。中国2017年LNG进口量达到3940万吨,比上年增长46%,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国。考虑到未来几年中国LNG进口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和日本天然气需求已经达峰,中国有望在2025年至203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买家。美国现有和在建的LNG出口项目合计接近7000万吨/年,另有超过6000万吨/年项目已经通过了批准但未动工——此单合同涉及的Corpus Christi 项目3号生产线即属于这种情况。如果这些LNG项目顺利投产,美国有望在2025年至2030年超越卡塔尔和澳大利亚成为全球最大的LNG供应国。
该合同标志两国坐实LNG贸易合作。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企业签署的价值千亿美元的3份天然气领域合作协议颇为抢眼,其中就包括该合同的前身,即中国石油和切尼尔签署的《LNG长约购销合作谅解备忘录》。不过,当时业内对此框架协议能否坐实还持有疑问。这种担忧不是没有根据,新奥集团在2010年和切尼尔签署了150万吨/年的LNG购销谅解备忘录,结果就是无疾而终。在LNG贸易中,谅解备忘录(MOU)和购销合同(SPA)的分量不可同日而语,基本等同于约会和结婚的差别。和谅解备忘录相比,购销合同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双方企业撤出的可能性很低,因此被称为正式合同。所以说,该合同的签订可以视为两国在LNG贸易领域正式牵手。
意义之二:
中国石油3年以来首次签订LNG长贸合同
过去3年中国新签LNG长贸合同均来自新兴进口商。2015年以来,随着多个LNG合同上马和国内天然气转向宽松,我国传统LNG进口商即“三桶油”没有再新签LNG合同。中国石油最近签署的LNG购销合同可以追溯到2014年5月,即同俄罗斯亚马尔LNG项目。与此同时,包括新奥、华电、九丰等在内的城燃、电力和贸易商涌入LNG领域。2015年至2016年,我国新签的LNG购销合同量和框架协议量分别达到330万吨/年和280万吨/年,全部由新兴进口商锁定。
中国石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没有“过气”。一方面,中国石油将加大天然气供应力度。在我国北方地区,进口LNG成本位于天然气供应曲线的中上部,且通常和国内气价倒挂,因此LNG通常被视作调峰资源。2017年冬天我国天然气市场出现供需不平衡,未来几年采暖季供需缺口或将持续存在。该合同的部分供应量从今年就开始生效,说明中国石油在积极增加国产气和敢于直面进口气不确定的同时,将不惜增加进口LNG供应来缓解供需缺口和补齐储运设施不足短板。这也是对我国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提升国际资源利用能力的响应。
另一方面,该合同也体现出中国石油的超前意识。由于亚洲各国LNG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和美国LNG出口模式较新,过去3年只有3个买家新签了美国LNG,对国际市场涉足不深的中国买家自然不敢轻易试水。中国石油成为首个将不与油价挂钩的LNG长贸合同引入中国的公司,反映出其作为中国最大天然气供应商应有的魄力和其对油价在中长期向好的信心。此外,由于美国LNG天生没有目的地限制,未来中国石油LNG的资源组合也将更加立体,或成为最早向资源池模式迈进的中国LNG买家。
意义之三:
对美国LNG贸易灵活性的一次稳健探索
美国LNG的灵活性优势将加速释放。近两年,随着油价走低和LNG市场供过于求,美国LNG价格的竞争优势大幅缩水,灵活性因此成为美国LNG的最大撒手锏。美国LNG贸易方式一反传统,没有目的地限制、气源供应灵活、参与模式多样:买家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上游供应商,还可自主支配所购的资源,即决定是用来保障自身供应、转卖至其他国家、还是卖回美国国内市场。美国LNG早在2016年8月就首次登陆中国,截至目前已输送20余船现货。随着该长贸合同逐渐达产,美国LNG的灵活性优势也将加速释放。
在灵活性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目前美国LNG项目主要采取液化服务代加工(Tolling)模式。在这种模式下,LNG买家可自行选择资源供应商和LNG供应商,也因此通常就上游资源和液化服务分别签订合同。这种模式的确赋予买家最大程度的灵活性,但同时也意味着买家将承担资源采购和管输等相关责任。作为发出美国本土首船LNG的切尼尔公司,却并没有采取这一模式。从其过去签署的合同来看,切尼尔公司采取的是更为纯粹的离岸交割模式,即代替买家在美国本土进行上游资源锁定、储运和分销等等。对于包括中国石油在内对美国国内市场涉足尚浅的LNG买家来说,这种LNG出口模式是相对稳健的,因此选择切尼尔公司作为合作对象,也说明中国石油并没有试水心切,而是深思熟虑后的谨慎选择。
中美首单LNG长贸合同落地对全球LNG市场影响深远
一方面显示FID数量或开始回暖。由于新项目盈利能力大不如预期、市场供需转向宽松等原因,近两年进入最终投资决定(FID)的LNG新项目正在大幅减少。2011年至2015年,全球平均每年有2500万吨/年的新项目进入FID,2016年降至600万吨/年,2017年进一步腰斩至300万吨/年,即莫桑比克Coral FLNG一个项目。由于LNG项目从达成FID到投产通常需要4年至5年时间,这意味着全球LNG供应增长有望在2020年后将大幅放缓。目前业内普遍认为LNG市场于2022年至2023年平衡,市场平衡后怎么走还没有定论。
切尼尔公司在公告中表示,随着与中国石油签订的长贸合同坐实,Corpus Christi项目3号生产线将在今年进入FID。事实上,中、日、韩等买家都面临2020年后LNG长贸和需求缺口扩大的风险,LNG供应商也有赶上风口的意愿,因此买卖双方对长协和FID的盼望都在加强。如果FID数量顺利回升,全球LNG市场在2023年再平衡后将实现“软着陆”,即不会出现立即转入供不应求的情况。
另一方面表明,亚洲天然气定价独立性或进一步提升。随着澳、美项目上产,近年来亚洲LNG买家的合同价格呈现与油价脱钩之势,一是斜率不断走低,从新签LNG长贸合同来看,与油价挂钩斜率从2013年的13.5%至14.5%降至当前的11%至12%;二是与油价、HH价格同时挂钩的混合定价合同越来越多。但必须清醒意识到,与油价挂钩的LNG合同量占比仍在80%以上。随着油价在2017年触底反弹,LNG合同价格将开始重新回升。此时锁定更多不与油价直接挂钩的LNG长贸合同,短期内有助于降低买家自身价格风险,长期来看也有助于亚洲市场形成气、气竞争格局和有影响力的区域基准价格。
总的来说,该合同签订正值全球LNG市场投资探底、东北亚LNG现货较合同价格贴水即将走阔,短期内对市场影响有限,但如果能够成为拉动FID数量回升和促成更多不与油价挂钩LNG合同的新标杆,将给未来几年的LNG市场、贸易、合同模式等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研究所经济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